而一个气虚的人,他的冠状动脉的供血也可能始终处于低灌注状态。也就是说心脏的血液供应总是不够的,他稍微一运动,心脏的供血需要量就增加。而他本身又没那么强的供血能力,所以在别人眼里看似很平常的体力活动,对他来说,都可能引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其实这种人是很吃亏的,他可能根本没吃什么大鱼大肉,饮食上很节制,为了养生,口福也没多享受。但是这样做也没用,即便他的冠状动脉没因为血脂高而堵塞或者变得狭窄,他的心脏没有足够的泵血能力,相对完好的冠状动脉仍旧会因为血液流量不够而出现缺血,而且会因为缺血而引起心绞痛。
这种人除了很无辜地罹患上冠心病之外,还有一个经年依旧的问题,就是四肢不温,不论冬夏,手脚总是凉的。这也和四肢血管的血液灌注不足有关系,所以,解决他们的手脚不温问题其实就是对冠心病的预防。
要想改变手脚冰凉的状态,从年轻时,我们就应该开始调理。用中医方式来治疗的话就要补益阳气,这里面其实有两个概念,一是温阳,一是补气。
气虚和阳虚可以是同一个方向上的不同阶段,气虚是功能不足,阳虚是能量不足。气虚继续发展,可以严重到阳虚,所以温阳的药一般都比补气的性质要热、药力要猛,比如,附子、肉桂一般会用在火力虚弱到极致的衰微病人的急救上,不能作为补养药长期、大量用。
虽然中医擅长治疗慢性病,但仍旧有很多可以应急的药物。附子就是其中之一,它是可以治疗心力衰竭的,现在医院用的就有它的现代制剂,确实有起死回生的药力。但是,我们这里说的手脚冰凉,虽然是因为气虚,甚至是夹杂阳虚了,但这还是一个缓慢的进程,所以也需要相对缓慢和长久的补养,附子、肉桂之类药性猛烈的药物就不适合了。能补气温中的黄芪是个好东西,因为黄芪是入脾经的,是补脾、补中气的君药,它能帮助鼓动心脏的肌力,使心脏搏动有力了,可以把血送到肢端,手脚自然温暖了。
在黄芪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稍微加点儿温阳的药物,比如说,选择性质相对和缓的桂枝。桂枝和肉桂都是桂树上的一部分,肉桂是树皮,桂枝是它的细枝。桂枝的作用比肉桂温和,而且能协助黄芪帮助血液通达到手脚末端,每次用黄芪10克、桂枝5克煮水,每周有3天喝这种水,就能和缓地改善你的心功能。这个药方性质偏热,如果你这几天舌苔很黄,就要停几天,等舌苔干净了再用。如果是感冒了,这个药也要暂缓服用,先要把感冒的外邪清除干净了才能继续。如果你用了这个方子之后觉得口干,有点儿上火的现象,但手脚的冰凉状态改善了,那就说明很对路,可以将药汤放凉了再喝,能牵制一下药物的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