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一(1 / 1)

()干干净净是黄土

作者汗马

第四章

杨晓涛是执意要来陕北高奴县,就像他一生中执意要干许多事一样。

如同那些在部队大院里长大的孩子,他是吃解放军的牛奶、花卷、油炸花生米和西红柿炒鸡蛋成长起来的一代(多么健康美丽的色彩啊,红配黄,一片扬)。杨晓涛上的是军队的幼儿园、军队的保育小学,从小过得是一种集体生活。吃饭时他们只要排好队,让阿姨检查手指是否干净就行了。这些孩子还有一件事要做,那就是比赛看谁吃得快,第一个到水池边洗碗。如果这当儿又不小心打碎了一只盘子,更会引得所有同学扭脸看,那样子既狼狈又兴奋,结果成了这一天里最值得夸耀的事情了。在他上的这所学校里,生病了有校医陪着坐上嗄斯69吉普到医院诊疗。上音乐课呢则是在一个四周都是透亮窗户的弧形教室里进行,而女老师则是用钢琴伴奏(她的军衔为中尉。这儿的教师、校长都是现役军人)。有一次老师教了一首歌《南瓜花开》,然后让每个孩子独唱。论到杨晓涛了,他感情激动,铿锵有力地演绎了一遍:“南瓜花开黄花,吹起金色的小喇叭啊。谁来给我肥和水,结个大瓜送给他。蜜蜂飞来采蜜忙,甜甜的蜜儿送给它,送给它啊……”(为什么所有的旋律,至今你都不会忘记?不会遗忘在心理学上是一种缺陷?)这位老师当下就让他参加了学校的合唱团。后来老师又教了他两年钢琴,直到文革来临。也就是从那时起他觉得自己对音乐有种敏锐的感觉。这几年为了给女儿莉莉找一所好学校,杨晓涛到北京的一些所谓的住宿学校、贵族学校去参观,结果发现这些学校不论从硬件、软件上看,也就不过如同当年他上的军队保育小学。

在那时候,每逢一放寒假,他就和哥哥跑到八一湖的湖面上滑冰(杨晓涛有好几位朋友都是在冰面上认识的,他们同样都是些干部子弟,有空军大院的、海军大院的、煤炭部的、粮食部的)。而夏天这些孩子又会跳到碧绿的湖水中游泳啦、扎猛子啦。在那儿杨晓涛和哥哥还有一种玩法,沾吉了。在一根竹竿的梢头裹一点熬化的黑胶皮,然后用这根长长的竹竿瞄准柳树枝上正在欢唱的吉了,轻轻一靠,于是那个长着薄薄翅膀的蝉儿就落在了你的手心。那感觉真好,既坚硬又透明,而且还怀着一种震颤的快乐。

有一次那些大孩子发现了一只吉了。正当大家蹑手蹑脚伸竿去抅,这时又来了另一帮孩子,说吉了是他们发现的。两边发生争执,眼看就要打起来。说时迟,那时快,杨晓涛抓起一块石头朝柳树上一扔,正巧打在吉了身上。只见这虫子啪哒一声掉下来,扬脸嘶嘶叫着躺在地上。他又是一个箭步扑上去抓在自已的手里。全场所有大大小小的孩子都傻了,人人目瞪口呆。竞有这种事,简直都神了。杨晓涛出手快就这样传开了。以后在成长的过程中他的这种天赋在各方面都显露出来,不论是踢足球还是打乒乓球(不是常见的直拍左推右攻,而是左右开弓,像庄则栋那种打法),他的身手都异常敏捷。

这个在部队大院长大的孩子对贫穷也有认识。大约六七岁时,有一次他和哥哥在阜城门玩耍。只见一个比他大不了多少的小孩穿了一件破衣服。他手里拿一根用线绷弯的细竹竿,竿头用胶布裹着一根缝衣针。小孩低着头如小鼠一般在街上快速穿行,他用针扎起地上的一个个烟头,然后扔到背上的一个小篓里。很长时间杨晓涛才明白这道风景的意义。那一刻恰好又是傍晚时分,灰色透亮的天空如漠漠的大海,街两边的楼房俨如礁石,人仿佛就在海底。一种从未有过的异样心情向他幼小的心灵袭来。这件事至今他都忘不了。

很快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然后是席卷全国的上山下乡浪潮。大院里那些大孩子都去了东北、内蒙,也有不少人到了陕北,这其中也包括他的哥哥、姐姐。就是在他们的叙述中,杨晓涛对那块梁峁起伏的黄土地有了生动认识,充满了无尽的遐想与向往。甚至当年广为流传的北京知青买毛驴故事中的那位主角就和他是挺好的朋友。每当那家伙背着一件黄色的破军用挎包回来时,总会眉飞色舞讲起当地的风土人情。原来这小子学乖了,再也不是骑驴不喂驴的傻冒。他对杨晓涛悄悄说,他开始偷生产队的一颗颗大白菜,在县城里换羊肉泡馍吃。随便说一下,那人和他同名,也叫晓涛。

然而杨晓涛真正的陕北情结应归于本世纪三十年代的**四川地下党。

干干净净是黄土_干干净净是黄土全文免费阅读_第四章(一)更新完毕!

最新小说: 极品龙婿龙辰(龙辰楚婉柔) 无敌古仙医叶飞 遮天之女帝的绊脚石 当霸总一家穿越到古代后庄静初褚南玹 万古第一杀神苏玄 五宝爹地甜宠妈陆南烟顾北寒 燃情辣妻携宝归来沈蔓歌叶南弦 龙血丹尊叶辰(叶辰沈雁凡) 主角霍海云晴 云晴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