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居的几个伙计忙活着称重装车,虽然忙得满头大汗,却是笑容满面,萧夫人不是一个小气的人,酒楼生意越好,大家伙的月钱越高。
天然居的马车根本不够用,中途送了一趟回去,又从县城租来十多辆马车,才将将把捞上来的鱼运回县城酒楼。
最后一算账,连方正都不禁咂舌,一个不大的池塘竟然捞上来上万斤的鱼,简直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更别说周围围观的赵家庄村民了,一个个已经震惊到麻木了,这个池塘大家都看在眼里,一开始属于无主之地,灾荒时,大家没少从池塘捞鱼吃,别说大鱼了,就连指头大的小鱼也差不多被捞光了。
直到这个池塘成为方正的封地,池塘里的鱼才慢慢多了起来,平时大家从边上路过时,看到池塘里跳跃的大鱼,都吃惊不已,这才多长时间,池塘里就有那么多大鱼了。
今天方正起塘捞鱼,更是让大家伙大吃了一惊,才几个月的时间,池塘里的鱼竟然多到恐怖的地步,密密麻麻的挤满了整个池塘,而且大多数都是三四斤往上一条的大鱼。
方正笑眯眯的说道:“总共一万五千两百一十三斤,零头就算了,就算一万五千斤吧,一共是一千五百贯铜钱。”
天然居的账房拿出一个算盘噼里啪啦的开始算账,然后对着萧夫人点点头,意示数目对了,方正无语了,就这么简单的一道算术题,也需要用算盘吗?
萧夫人点点头,笑着说道:“方先生收银票吧,今天来的时候,身上没带这么多银钱。”
之所以会这么问,主要就是乡下卖东西一般都不愿意收银票,这里的钱庄可不比现代的银行,存钱还给利息,这里去钱庄存钱取钱都要给钱庄一些费用。
老百姓可不舍得白白交出去一笔额外的费用,当然了,一般情况下,老百姓也用不上银票这东西,甚至一辈子都没见过。
方正点点头:“当然是收的。”一千五百贯钱,折算成银子就是一千五百两,谁没事会背着这么多现银到处跑,会累死人的,要是全部都用铜钱的话,能堆满一辆牛车。
萧夫人爽快的掏出一叠银票数好递给方正,笑着说道:“就这么小半天的时间,方先生就入账一千五百两银子,可比我们酒楼赚多了。”
方正笑了笑说道:“萧夫人可真会开玩笑,我赚的只是一些零头罢了,等到萧夫人把这些鱼运回酒楼,那才是大把大把的赚银子。”
“那就借你吉言了,我先回县城了,有什么好东西记得叫我。”看到伙计们把所有的鱼小心的搬放到马车上放好,萧夫人连忙笑着告辞,迫不及待的想要回酒楼试试水了。
看着方正手里一叠银票,村民们一个个羡慕不已,因为去年冬天的祥瑞,自己等人辛辛苦苦的忙活了一个冬天,也不过赚了几十两,多的上百两银子。
方正一个池塘就赚了一千五百两银子,平时根本没看到方正打理池塘,这钱简直就像是白捡的一样。
不过方正赚钱越多,村民们心里越是欢喜,大家已经打定主意,等方正的封地增加了以后,大家都成为方正的庄户,方正越是会赚钱,大家伙的日子就越好过。
开春后,到处一片繁忙,农民耕田播种,种下一年的希望。封建社会,农耕是最重要的事情,为了表示对农耕的重视,举行了盛大的春耕祭祀后,连皇上和皇后都亲自去了皇庄下田耕地。
虽然只是一个扶着犁,一个牵着牛,在经验最为丰富的老农协助下做了做样子,耽误的时间足够庄户们耕上老大一块地了。
方正托人从县城集市买回来几头牛,庄户们耕地的速度大大提高,尤其是大黑牛,越发的健壮,看着就有一股压迫感,力气大得吓人,几乎是拖着耕田的庄户跑。
当别人家的田地才耕了不到一半的时候,方正家的田地已经全部耕完,把去年积攒的积肥全部深埋到田里,乘着还有时间,庄户们又把田地细耕了一遍。
二十多个庄户笑得合不拢嘴,要是放在以前,哪里敢想象用牛耕地啊,都是男人在前面拉,妇女在后面扶着犁,一天下来根本耕不了多少,累得半死不说,能赶上时节插秧那就要谢天谢地了。
现在不但又快又省力,而且还有时间耕第二遍,可以想到到了收获的季节,田地里的粮食产量绝对大大增加,到时候自己家可以得到的粮食就更多了,以后就不用担心家人孩子饿肚子了。
庄户们干活一个比一个卖力,方正家的伙食极好,一日三餐肉食不断油水充足,比庄户们过年吃的还好,大家感激的同时,干活更加卖力,要是因为偷懒而被赶走,那真的是哭都没地方哭去了,再上哪里找这么仁义的主家去?
趁着晚上没人的时候,方正把所有的稻种都搬进空间里浸泡空间泉水,忙活了好些时间,才算是搞定,不过效果也是极其喜人的。
别人家播种的秧苗才刚刚发芽冒出头的时候,方正家的秧苗已经一寸多高了,绿油油的看着非常喜人,看得赵家庄的村民们啧啧称奇,方先生就是能耐人,连田里的秧苗都比别人家的好。
学堂里的娃子们也放假了,回家帮忙拔秧插秧,插秧要是误了时节,对粮食的产量就会大有影响,整个赵家庄一片忙碌。
最为忙碌的就要属方正了,虽然大家一直劝方正不要下地,可是此时的方正根本还没有把自己摆放在地主老爷的位置上,让他看着庄户忙碌还是做不到的。
不但白天要下田插秧,晚上还得趁着没人的时候,做贼一样,偷偷摸摸的去给稻苗浇灌掺杂了空间泉水的河水,为此,在黑灯瞎火的情况下,方正没少摔到稻田里。
所有的田地里都忙活完后,方正差点累瘫了,足足休养了半个月才算是恢复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