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老卫的目光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细读了两遍,呆了小片刻,老卫又闭上眼睛想了一会儿,睁开眼又读了一遍,这才慢慢的抬起头看着梁山伯。
梁山伯一直在旁边努力观察老卫的表情。不过,这老先生毕竟上了一把年纪,旧社会又没什么好的护肤品,脸上的褶子颇多,所以一时之间,阅人无数的梁山伯倒是看不出老卫的喜怒衰乐。
梁山伯只感觉他很慎重,那首《东风破》的歌词他看了足有四遍。
老夫子职业道德忒重。梁山伯料想到他看到这首歌词时会惊奇,但没想到他会如此慎重严肃。
据梁山伯的历史知识及这几天的课堂知识可以确定,东晋有名的田园诗风格,文学史上一次划时代改革的作者陶渊明此时恐怕还在摇篮里。
所以,这首歌词的出现无疑应当是石破天惊的。试想,所有的唱腔都是京剧,猛一开口唱一首《涛声依旧》,能不轰动么。
梁山伯不得不佩服,姜还是老的辣。这古语都有道理。老夫子终于沉稳的开口了:“山伯,这是玄言诗么?”口吻甚是平稳。
“回老师,这不是玄言诗。”梁山伯道。
“为什么如此写?”
“因为学生觉得,将玄理简单的移植于诗歌,写出一些绕口难懂得诗词,还不如将感情简练成白话文的形式表达,更加朗朗上口,便于大众阅读、记忆、传唱。”此时的梁山伯,和那天在白马书院嬉皮笑脸的梁山伯判若两人。
如果梁山伯没有看错,他这话一说完,卫老夫子的眼睛里闪了一下。
“你认为玄言诗绕口?”老夫子习惯性的捋了一下白胡子。
按梁山伯的观察,老夫子捋胡子的动作表示他在思考或欣赏。这时是哪种,梁山伯倒不确定。
“学生以为不仅仅是绕口,而且没有实际意思。玄理用诗歌表达不甚妥当,文章或诗歌更重要的是能被大众接受,引起广泛的传唱,同理,读书也不仅仅是死记硬背,更重要的是理解、消化……”梁山伯长篇大论,从玄言诗很自然的讲到了课堂,东晋的教育、学习方式。
“这样说来,不仅对玄言诗,你对这种教学方式都很反感?”老夫子的目光熠熠生光。
说都说了,还怕个球。梁山伯一咬牙,含蓄道:“不是反感,而是建议换个方式,或者效果会更好。”
真是来无古人后无来者。敢对老师的教学方式有异议,定是吃了老虎心豹子胆。拜托,这可是东晋,师道大于天的年代。
“你以前在何处求学,老师是谁?”老夫子沉默了片刻,突然问道。
“啊?”看来,他是怀疑俺脑子进水了,或者以前碰到了庸师,才会有这么稀奇古怪的想法。
“我求学与s….我没上过学堂,是我爹教我的。”梁山伯差点脱口说出自己前世就学的sz大学,还好自己转的快,不然又出洋相了。
梁山伯庆幸中硬着头皮,扯出了已故的梁老爷子,阿弥陀佛,罪过啊罪过,老爷子在天堂里可莫怪罪啊,咱不就是一时口急,来了一回实话实说,时事评论么?
哪晓得老先生会这么较真,还问起了俺原来的老师,这下,只能搬出梁老爷子您了,死无对证,他也无从考证了,梁山伯暗忖。
“令尊倒是思想家啊,可以说出如此高论,可惜可惜。”卫老夫子说着,又捋起了那把白胡子。
咦,老先生倒是不迂腐么,看他意思很赞赏自己那超前的教育方法嘛。
这时候的梁山伯看老卫是越看越顺眼,这老夫子看着有点象圣诞老人呢,面慈目祥的,俺原来咋没发现呢。
梁山伯很高兴,能够有这么个欣赏自己那超时代理论的老师,不由顺口疑惑道:“可惜什么?”
“可惜令尊已经仙逝了。”老夫子道。
他咋知道的?梁山伯猛一拍脑袋,终于想起了报名那天老夫子问得个人家庭情况,原来个人情况都载入了学生档案。靠,蛮先进的嘛。
“山伯,这篇东风破你留下,我仔细研究研究。”老夫子此时说话,哪还有平时的迂、慢,眼前的老先生还是那个只会闭着眼睛摇头晃脑背诗、书、礼、易、春秋的老头?梁山伯一片茫然。
“卫老师,谢谢。”梁山伯突然郑重的一弯腰,冲老先生鞠了一躬。不为别的,就冲刚才那句话,梁山伯就感动。敢于接受新事物的老师,不简单。这可是古代啊,地地道道的旧社会啊。
老夫子愣了一下,随后脸上有了一丝笑意。
梁山伯看着心里那个激动啊,就象冬日里看见了暖阳,夏日里吹到了凉风。老夫子能露出笑颜,相当于太阳从西边冉冉升起。
“山伯,坐。”老夫子示意梁山伯坐下来。“今天我们随便聊一下诗词歌赋的看法。”
“是,老师。”老夫子一客气,梁山伯倒觉得不那么自在了,以前和系教授交流,做明星访谈录,好象也没如此激动过。
一聊之下,梁山伯才知道,老夫子虽然每日授课诗、书、礼、易、春秋,但不代表就苟同这种教学方法。
甚至对于玄言诗,也持反对态度,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老话用在卫老夫子身上再切不过。
“山伯,没想到你小小年纪已有这些想法,很了不起。”卫老夫子用欣赏的语气说道:“我教书育人五十载,不会看错的。”
“谢谢老师,我只是觉得现在的教育方式有值得改进的地方,迟早朝廷要变举荐为科举;诗词方面更可以变换笔调,不用拘泥于何种固定的形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样更能促进文学的发展。”梁山伯的语气也越发恭敬起来,老夫子让他汗颜,让他敬重。
“嗯,不错,不错。”老卫不住的点头。“具体的方法呢?”
一看老夫子的表情,就知道他来了兴趣。
“例如在教育方式上,我们不仅仅可以背一些诗、书、礼、易、春秋,还可以定期采风,外出游览,增长见识,了解广大民众的疾苦,回来写游记、散文在课堂上一起交流讨论;还可以增加一些体育项目,比如滕球,增加学生的体质;更可以开设美术,音乐,在提高学生修养的同时,使庵里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这不是往新时代学校靠拢吗?
梁山伯新传_梁山伯新传全文免费阅读_更新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