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道,
曲仁济站在城楼上,眼瞅着下方的夏军士卒,满眼堆满的都是无奈。
也确实是无奈!
自打夏军围城之后,曲仁济也曾经下派士卒前去攻打,但是这结果吗?可就是真的有些不如人意了,两千余胡部骑兵下去,其中还有五百披重甲的重奇,可是谁曾想下去之后就被夏军的火器打伤了不少。轰隆隆的炸药声更是将诸多骑士的战马惊得不行,而后便是重骑兵的突击,最后便是两千精锐的胡部战士被死死的堵在了西京城外,就像耗子一样,被城外的汉人活生生的围死。
这一幕,无疑是让整个西京的人感到了惊怖!
天可怜见,南人什么时候是以着骑战争锋的了?看着城外被消灭的两千余胡部战士,城中的胡人贵族们不禁是陷入了沉思。
在刚开始的时候,他们还觉得城外的汉人不足一提,甚至,他们还逼迫着曲仁济向外出兵。被他们缠得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曲仁济不得已派出了两千兵马,可谁曾想,竟然是这一个结局。
当然,以上的说法全部都是出自曲仁济一人之口。虽然说他讲的的这些东西确实是事实,但是实际上他却是隐没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他自己的意思。
作为领军大将,如果说他的意志还可以被别人所裹挟的话,那么毫无疑问,这一个大将本身就是不合格的。俗世之所言,将在外,君命有所受,有所不受。除开将领本身的跋扈以外,也确实是有着常理在其中。
毕竟,作为将领,他对于战局的把握毫无疑问是相当足够的。最起码,比起受场外之人遥控要好得多。当然,也不排除将领大字不识一个,就懂得喊一句跟我冲的个例。
在冷兵器时代,个人的武勇还是有着相当大的作用的。所以,历史上也不乏有猛将以一人之力挽回战术上的劣势的。当然,这些只是少数。而这少数之中,还要排除一些个后人造作的成分。
在李信个人的认知中,猛将是可以存在的,但是如果猛将太多的话,以至于整个集体都是这一类人的话,那么,这个体制本身毫无疑问是有着极大的疏漏的。
所以,大夏的军队之中,最起码在羽林军和定远军两支脱产军中,这样的现象是看不到的。
而且,武监出身的将官对于非要领兵冲阵才能够站敌军的将领也是非常的不屑,因着李信的影响,武监出身的军官更认为军队是一个集体,身为将官则是应该做的就是将这个集体发挥出最大的力量,然后将敌人击溃。
一般而言,指挥官是不需要拔刀的。因为在武监的隐形规矩之中,指挥官一旦是拔刀,那无疑就是宣告了大战略上的失败。对于他们而言,这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忍受的。
诸夏发于大河,春秋方有长江,待到始秦之时,帝国疆域才有桂林、象郡。西汉时,三次血腥大扩张,收入凉州,西域。毫不客气的说一句,在东汉之前的诸夏,一直都是以着外扩作为己任的。汉人们武勇未去,包含着各种各样的欲望,他们一路行去,将炎汉之名写入了四方八疆。
在自然界之中,曾经有一种法则名曰弱肉强食。汉人们占据了世界东方最富硕的土地,那么毫无疑问,他们自然就是最强的。因为他们只有压服了四夷,汉人才有资格生活在这一方沃土。
而李信所做的,其实也很简单,不过就是把先秦之时的汉人风骨唤醒罢了。诚然,时间久远,血勇之气已被阉割,但是就李信而言,只需要唤醒五成的血勇之气就足以诸夏征服整个世界。
对于西京城里的贵族们而言,他们或许不明白一向是羸弱的好像是两脚羊一般的汉人们为何会变得如此强大。但是就实际而言,遇到西夏国的军队也正是他们的运气不好。
帝国初兴之时军中锐气十足,各种阴私之事无有,再加上李信对于麾下将卒极为看重,在夏国境内军人的地位之高已经堪比士人。同样,随军军医的培训一直没有停过,士卒上阵即便是受伤活下来的也是多数。
单就是重伤的士卒而言,十个里面到有六七个是可以活得下来的。是以,大夏羽林军每一次大战之后,阵亡都是极少。之所以如此的原因有一部分是因为抚恤非常的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上过战场的士卒都是十足的珍物。
这里不是假话,不夸张的说,羽林军的这些基层在羽林军呆满五年之后,多半就是要调任地方担任武职的。每一个羽林军的士卒,几乎都是识文断字的主儿。或许他们做不了多么高深诗赋,但是对于测量,绘图,地理,以及各个兵种之间的配合,他们可是非常出色的。
或许,那些胡人会感觉到惊异,昔年能够纵横战场的胡部战士为什么连一会都撑不了。但是,要知道西京下面的这些军队,可都是脱产军,换句话来说,他们全都是职业军人。如果曲仁济能够将他们全部剿灭在西京道的话,在未来的十年之内,李信是没有资格北顾了。只是,他们得有这个实力。
在过去的几天之中,这个命题已经被证伪。要不然的话,他们就不会在西京里面头疼了。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点就是,大夏士卒的薪俸非常的优厚。从历史上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个颇为有趣的规律,那就是一个王朝的战斗力往往跟着士卒领的工资多少有着连接的,而这个连接,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成正比的。
秦朝的士卒赏格极厚,是以整个秦廷的士卒都是果敢善战之辈。在后世的史书之中曾对这一种现象有过一种描写,称为“闻战则喜”。汉承秦制,多了一些人情色彩,是以汉得秦之强。三国后诸国,虞朝太祖北逐胡虏取用的乃是府兵制,士卒征战多靠赏格,是以悍不畏死。待到前灵之时,因着藩镇之祸,武人的地位才开始被渐渐的打压。
北魏之所以能够崛起,无非就是赶上了好时候罢了。在他前面的匈奴,突厥,回鹘,嘠吉斯,哪个里面没出过强人,但是那又如何,到最后的不是该什么样子就什么样子。
也就是大赵太祖皇帝用了减削武人权柄的计策,兼之北伐时轻功冒进,这才是吃了一个败仗。若真是殷则敢放权的话,天知道这万里江山到最后是谁家的天下。最起码,北魏想要这么张狂那是没有门的。
只不过,就如今而言,他们说什么都是虚的。
两千余士卒一战而没,且不说这些伤亡之类的问题,单就是城中的士气就已经跌落到了一种相当可怕的地步。毕竟,大魏建国百多年来,何尝受过这样的气。而守城,天可怜见,大魏百年来就没有学过守城!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算是以着曲仁济的本事,也没有根本无从下手。更何况,他本身还是一个比较方正的将领。这样的将领做的都是堂堂正正,在势力相当的时候或许极不好对付,但若要是势弱了,那简直就不要太容易。
当两个方正的将领遇到一起之后,那比拼的就是个人麾下的底蕴了,一旦有一方底蕴不足,那迎来的就是彻彻底底的碾压。
……
一辆辆大车围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紧密防御。一个持着弩弓的夏军士卒坐在车厢上,神色之中带着一丝倦怠。这一幕到不能怪他们不合格,但凡是久经战阵的士卒,基本上都是这一模样。在大战到来之前,聊天打屁睡觉,一旦到了大战到来的时候,他们就会完全换成另外一幅模样。
汉人擅长守御,这一点确实不假。才不过区区几天的时间,西京四处有河水流经的地方便都已经被安上了堡垒。这些堡垒的作用不算太大,但是却足以令那些祖卜人头疼。
事实上,从大赵步卒之中成功偷师的夏军步卒,带着很浓厚的赵军色彩。如果说他们两个之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么就是西夏学到了大赵的精髓并且发扬光大了,换言之,就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车阵后面放置的是炮营,作为少府出产的几种新式武器,火炮从一出场开始就夺走了李信麾下诸多将领的喜爱。时至如今,李信麾下能够外出征战的军卒大半都装备了火炮。这一次,被作为主角拉倒西京战场上的,只有七斤炮和九斤炮。除此之外,没有再重的了。如十二斤炮之类的火炮少府虽然是造了不少,但是因着实在是太重,而且草原上都是软趴趴的草地又不太好使,所以,只带了九斤和七斤两个炮位出来。
不过,面对着一帮刚刚从部落联盟转入到帝国时代的蛮族,他们表示毫无压力。
本章节来自于逐浪手机版感谢小海豚_23473687订阅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