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什么?”忆萝问。
“不过,这太师大人还有一位爱女哦!”
众人大奇。
“哦?”君信奇道:“这倒奇了,我经常与姚家三兄弟来往,竟从不知他们还有个姐妹。这个母妃您是怎么知道的?”
杨妃笑道:“你除了到处游山玩水,还知道什么?我啊,帮你打听闺阁少女时,见过京城最出名的媒婆。她告诉我的,她说太师还有个如天仙般的女儿,是太师的侧室苏氏所生,本来太师想让媒婆帮此女作媒,但苏氏说女儿还小,想把她留在身边多几年,这媒才作罢。”
皇后觉得好笑:“这太师把这个女儿藏得也太深了吧,他想让他女儿嫁个什么样的人家啊?”
杨妃道:“说起来也真是奇怪事,当时,太师跟媒婆提的要求竟是:平常百姓家,只要家里不愁吃喝,男方性格温柔,身体健康,最好懂点诗书,年龄与其女儿相彷就好。而且还叮嘱,不要在皇公贵族里头选。”
皇后表情微妙地说:“这事倒奇了,嫡女是太子妃的人选,却让庶女去嫁平民百姓?”
杨妃:“这个中缘由更奇怪,媒婆当时也好奇,太师就把理由告诉了她,你们知道是什么理由吗?竟然是:这太师觉得自个女儿长得太漂亮了,自古红颜祸水,他怕她入了皇公贵族之家影响甚大,还是入平民之家,默默无闻得好。”
这理由一说出,在座众人哭笑不得。
太后对皇帝道:“这太师大人也真是奇葩一朵,这是对女儿的容貌怎样的自信才说这样的话。而且,做法想法也与众不同,别人家若觉得女儿漂亮,都会使劲往皇公贵族家送,他却要使劲把她推给寻常百姓家,怪不得孩子她娘会找理由不让孩子嫁。”
杨妃却道:“你还别说,给人作媒,媒婆都是要先见过本尊的,这媒婆还真的跟这位姚小姐见过一面,这媒婆说她阅人无数,还从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女孩儿,说是帝都第一美人儿一点也不为过!”
皇后提醒她:“传言都不可信,这可是你说的。”
杨妃却不以为然:“这个我觉得还真值得一信,姚家人代代模样都长得不错,据说这苏姨娘也长得天仙一般,深得太师宠爱,父母俊美,儿女自然也差不到哪去。”
君信笑着对太子说:“姚明珠就人称帝都第一美人,想不到家里藏着个更美的,不如皇兄把这对姐妹花都收了吧。”
“人称?那是自称吧!”太子没好气地说:“你要,全给你得了。”
“再美有我的小仙女美吗?”君慈想着,心思就飞了,她还被禁足吗,真想见见她。一时,人在晏席,魂却不知飞哪去了。
君信道:“也把这美人儿选进来吧,我倒想见见她到底长成什么样儿。”
太后对杨妃道:“那也定她一个吧。”
杨妃马上道好,再报出一串人名:“应国公之女巫灵雨,黄大将军的小女儿黄慧,胡尚书的女儿馨宁”
她报出了一串名字,后,询问皇后和太后的意见,都没意见后,皇后道:“我们忆萝郡主才应是头一个入选的,你却故意使坏把人家给漏了,真该掌嘴。”
杨妃却一本正经地说:“忆萝郡主还用得着入宫待诏吗?她不是已经“金屋”待娶了吗?”
这一句话把君慈的魂拉了回来,向杨妃:“杨妃娘娘,您干嘛总是开我跟忆萝妹妹的玩笑呢。”
杨妃不回君慈,却一脸糊涂地向忆萝道:“你来说说,我刚才哪句话有提到他?我明明在说你的事,他着急个什么劲?”
忆萝俏脸一红,低头,羞道:“娘娘!”
皇后一笑:“好了,忆萝脸皮薄,别再逗她了,这待诏女怎么能少我们贤良淑德的忆萝郡主呢。”
虽然这结果早在意料之中,但忆萝还是松了一口气,心内欢欣激动:自己无父无母,还有什么会比成为待诏女后,再按皇家诏命嫁入武王府更名正言顺的呢?
眼看名单就要订好,太子着急,频频给他母后使眼色:选了郡主还要选阿奴啊。
君慈也向不给任何意见的林妃投去求救般的目光:母妃,您给个意见啊,把阿奴选进来啊。
但无论是皇后,还是林妃,都对自己儿子的眼色视而不见。
君慈正着急,却听昊帝说道:“别忘了秦大将军的女儿。”
杨妃像突然想起一样道:“哦,对对对,秦大将军虽没女儿,但她有义女,我怎么把这个给忘了,那就姚子规吧,我们大家也都见过她了,模样儿长得出挑,性情看着也蛮好的。”
昊帝却道:“不可,此女大仁大善,在帝都开了医馆,所治病人,无论贫富,皆一视同仁,还经常无偿施药救人,听大将军说,她还有悬壶济世之心,如此女子,朕怎能忍心让其成为伯姬之流!”
杨妃试探道:“除了子规,那就只有”小心看了皇帝一眼:“就只有姚阿奴了,难道要选她吗?”
“有何不可?”皇帝说。
君慈君元同时松了一口气。君慈真想此刻就飞到阿奴身边,告诉她这一好消息。
杨妃嗫嚅道:“可是,她”
“别跟我说什么她命不好之类的话”,皇帝语气有点生硬地说:“当年不是传言她会克死全家吗?现在,她全家不是活得好好的吗?”
杨妃垂首不敢言。
太后劝道:“何必非得让她进来?”
在她旁边的忆萝柔声道:“太后,待诏女而已,没名没分的话就等于非亲非故,进宫来,也没什么关系吧,选了黄将军和其他大人家的女儿,却独独漏了秦将军家的,这,会不会不太好?虽说秦将军坦坦荡荡,心胸宽广,自不会计较这些,但就怕别人会多想了去。”
这话说得通情达理。
“那就听皇帝的吧。”太后说。
“是。”皇后说,那妾回去把名单整理好,让钦天监算个良辰节日,召她们入宫。
“恩”太后道:“此事加紧了,三个孩子也老大不小了,最好一出年,就把他们的大婚之事都给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