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凌晨,潼关城里人喧马嘶,鼓声阵阵,到处都是甲胄在身整装待发的将士。
巡抚衙门,洪承畴偕孙传庭从后堂来到大堂时,待召见的文官武将都早已分立左右肃立恭候,寂寥无声。
府衙外站立着披坚执锐的将士,明盔亮甲,威武肃静。
谦让一番之后,洪承畴在中间帅位坐定,习惯性地轻咳一声,拿眼向全体文武官员们扫视一遍。
潼关兵备道和总兵以下的文武官员,都从这一声轻咳中感到总督大人的威严,愈加屏息,不敢仰视。
随即,川陕巡抚孙传庭、右都佥御史丁启睿等文官按品级依次行礼,然后武将也依次行礼。
因为是鸠占鹊巢,仪式从简,所以洪承畴并未有太多讲究,待众人站定后,他就开始领导讲话。
他首先称赞天子英明,杨本兵领导有方,制定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计,在剿匪方面取得显著效果。
接着了表述了各位将领的辛劳和战功,一再称赞孙传庭娴于韬略,屡建殊勋。而如今在潼关附近总理戎机,布置周密,实不负陛下封疆之厚望。
应该说,洪承畴还是相当有水平的,又善于言辞,一番话让人听了既兴奋又暖心。
漂亮话说完之后,他语调逐渐深沉,脸色骤然间由满脸春风到古井无波,变得十分威严。
“诸君,流贼祸国,十载于兹,以至百姓涂炭,朝廷国力大损,凡我大明臣民,谁不切齿?
幸有赖诸位奋起除贼,巨枭大贼或授首于关中,或相继就抚于中原。
革、左之辈观望徘徊于淮甸,老回回铩羽局促于豫南,闯贼李自成孤身逃窜,此皆待戮之囚,不足为朝廷大患。
然今日大敌压境,京师告急,畿辅受鞑子蹂躏,吾辈军将,唯有和鞑虏决一死战,上报天子,下护黎庶。
望诸君激励将士,此番进京,在阵前奋勇杀贼,一战而竟全功,勿负上意!”
洪承畴这番话属于战前动员了,以国家大义的名分,鼓励鞭策众人。
言语当中,只字未提奖赏之事。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军中粮饷短缺严重,也只能靠爱发电了。
不过,不同于剿匪作战,大多数将领一提起同鞑虏作战就显得有些畏缩,他的心中暗暗发愁。
当然了,洪承畴还是很有一套的,他深知如果仅仅只是用嘴巴说,那能达到什么效果不好说。
还好,虽然缺了奖赏的手段,但他还有惩罚的权力在。
他蓦然起身,拍着桌案一脸决绝继续说道:“本督不妨敬告诸君,此番进京勤王,务必奋勇杀奴,以报君恩。
大小将领,凡有作战不力,临阵畏缩,本督将有请尚方宝剑,决不姑息!”
杀气腾腾的话飘荡在大堂内,下面将领有人向靠在屏风中间的尚方宝剑望了一眼,心中微微颤粟。
崇祯八年,洪承畴接手前任陈奇瑜的位置,崇祯皇帝赐他尚方宝剑,令他便宜行事,总兵以下将领先斩后奏。
可是三年来,他只有两次请出尚方剑督战。
第一次是皇陵被掘,他请出尚方宝剑,严令必须斩首叛军带头大哥高迎祥。
最终,上任才四个月的孙传庭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而第二次,就是现在了。
尤其是这一次他脸色之严峻,口气之坚决,是原本号称笑面虎的他从来没有的,故而给大家心里上的震动很大。
洪承畴威严的目光从每个将领的脸上扫过,看见大家都带有凛凛畏惧的神色,暗自感到满意,这才重新慢慢落座。
继而,他转向左首的孙传庭,笑容诶诶问道:“孙巡抚,你对众将官有何训示?”
孙传庭也不谦辞,把眼光转向右边的一群武将,这是他秦兵的主要将领。
他的手下都明白巡抚待下属可比洪督严厉多了,看见他训斥,一个个昂首挺胸,目无斜视,凝神听讲。
这一幕,让洪承畴暗自艳羡,却无法复制。
谁让他练兵的才能不足呢?
大明的三大边帅中,孙传庭和卢象升分别练出一支完全一手带出军队,那就是威名赫赫的秦兵和天雄军。
唯有洪承畴,长于政务,短于军务,靠手段笼络带兵将领,有奴将之能,却无带兵之才。
所以,他的手下都是从各省抽调的总兵、副将,没有自己的绝对嫡系。
指挥起来磕磕碰碰,不能如臂指使,打顺风仗还行,可啃硬骨头就力有不逮。
也因此,在军功上,他不及卢象升和孙传庭显赫。
“方才洪督的训示,望各位将牢记在心。
今上为不世英主,天威难测。倘若诸君作战不力,则不惟诸君将为军律所不容,即便本抚亦难逃罪责。
总之,三军用命,誓死效力,报君恩,保黎庶,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
孙传庭话很简单,大道理一两句,就立即停止了训话。
可众将却气势如虹齐声答道:“谨遵钧命!”
孙传庭微微颔首,表示满意。
他手下的将领,都是他自行筹措经费,从陕西榆林边镇招募,简拔于微末,朝廷不加干涉。
所以,一个个都知根知底,也忠诚能干,无需像洪承畴一样,使用各种手段。
说起来,还是崇祯皇帝给的政策好啊!
把眼睛转向洪承畴,等待洪总督的最后指示。
洪承畴拈着胡须,态度又变得雍容沉静,温文儒雅。多年的宦海生涯,磨练得他常常喜怒不形于色。
吩咐右都佥御史丁启睿留守潼关,暂代孙传庭的巡抚之位,洪承畴大手一挥,极有气势对着众将喝道;“大军出发!”
PS:诸卿,今日两更,第一更送到,朕是不是可以理直气壮求票,而诸卿是不是应该投票支持朕的勤勉……快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