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由于75小姐在巷战中显得过于笨重臃肿,此时早已掉队,率先赶到总督府将其包围的陆战队员们只能靠轻武器发起总攻。好在总督府的守军数量不多、也没有机枪和大炮,陆战队甚至都不需要出动爆破组,只消有人在机枪掩护下靠近窗户,然后将手榴弹丢进去,一个房间的敌人就基本都非死即伤了......
由于革命军的远程火力实在太强,手榴弹的价值一直都没能充分体现出来,直到这场战斗为了争分夺秒导致没大炮可用,手榴弹才总算有机会大显神威。
据战后统计,英军的伤亡当中超过六成都是手榴弹造成的,而剩下的人数当中还有一大半是被手榴弹炸懵了之后被刺刀捅死或者被手枪打死,其作用之大显而易见。
也正是有了手榴弹的帮助,陆战队进攻英军总督府的战斗中只伤亡了不到一个排的兵力,其中战死的还不到十个,这比预想的损失可要小多了。
英国海峡殖民地总督米切尔爵士原本还想着依托总督府坚固的建筑(总督府的坚固程度堪比永固混凝土工事,其实就算75小姐能够及时跟上,也很难轰得开。)死守待援,但中国海军陆战队摧枯拉朽一般的攻势却让他很快就只剩下了死亡和投降这两个选择......
昔日小小的英格兰能够扩张成为现在的日不落帝国,殖民者中为数众多的亡命之徒绝对功不可没,但这并不等于每个殖民者都不怕死。
尤其是英国的殖民扩张到达极限之后,除了南非、埃及等少数既有巨大利益诱惑、又有强敌在侧的地区,大部分殖民地的总督都只需要维持现状就行,并不需要有多高的才能、特别是军事才能,因此大量的关系户纷纷上位,先辈的血性就更难看到了。
好吧,米切尔爵士还不算最差的,至少他还指挥着部下进行了一番抵抗,但在被逼上了顶楼之后,米切尔爵士还是撑不住崩溃了,几乎就在陆战队员们冲上楼梯的同时,他耷拉下脑袋,用带着哭腔的声音下令仅剩的二十余人放下武器向敌人投降,他也因此成为了中英乙未战争中第一位投降的英国总督......
让米切尔爵士有些意外的是,进攻总督府的中国军队中竟然有很多人都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这倒是省去了翻译这一道流程。不过,可以直接对话并未让中国军队有更多的同情心,一开始还想讨价还价的米切尔爵士挨了两记重重的枪托之后,终于不敢再讨价还价,老老实实地遵照陆战队的要求通过刚刚重新接好的电报线向新加坡残余的英军下达了放下武器向中国军队投降的命令。
虽然米切尔爵士接管海峡殖民地的时间还不长,权威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但至少那些殖民地部队是决计不敢违反的,而且他们本来作战意志就不怎么样,顶头上司的命令正好给了他们投降避战的合理借口,于是纷纷遵照命令前往指定的地点上缴武器。
而那些白人部队的表现就要顽强多了,不过有意思的是,其中来自英国本土的那些部队反倒是最早放下武器的。他们人数较少,又大多部署在距离总督府较近的地区,结果首先是在抵御陆战队攻击的战斗中损失惨重,后者包围了总督府后、主动来援的英军又被被陆战队封锁道路的重机枪打得尸横遍野,敢打敢拼的骨干部队损失殆尽之后,剩下的自然就硬不起来了......
不过,新加坡英军当中的白人大多数并非来自于遥远的本土,而是就近召来的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军队,这些昔日罪犯的后代仍然保留了祖辈剽悍的作风,抵抗远比自己宗主国的军队更加顽强,给陆战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损失。
到俘虏米切尔爵士时截止,陆战队总的伤亡不过才一百多人;然而在分兵出去受降的过程中,才短短一个多小时就伤亡了三倍于此的人员,其中超过95%都是澳新军队造成的。
顽强抵抗的澳新军队在其经验丰富的指挥官要求下退到了相对来说要更加可靠一些的马来人居住区,在居民们的配合下顽强奋战,澳新军队出色的单兵素质在巷战这种小规模的战斗中充分展现出了优势,除了射击技术精湛的生化兵和少数神枪手,中国士兵在对射中根本占不到半点便宜。
更糟糕的是,澳新军队还在兵力上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虽然只占新加坡英军总数的一小部分,但仍有一万余人,比总数不过两千余人的陆战队多太多了,就算陆战队充分利用手榴弹将交换比撑到了1:3左右,拼下去也没有半点胜算。
防守的时候还好,重机枪的威力不是盖的,轻易就能将敌人压得冲不出来,可是进攻的时候就困难多了,因为根本不知道敌人藏在那里突然放出冷枪。再加上进攻作战对意志力和组织度的要求远比防御战高得多,伤亡总数不知不觉间已经超过了500人的海军陆战队实际上已经很难再发起全面的进攻了。
或许是受到了澳新军队战果的激励,或许是抽走大量人手支援前线后看管战俘的人数少得让马来人都能重新鼓起勇气,不少俘虏营还没安定下来就发生了暴动。不过,那些英军战俘显然低估了重机枪的杀人效率,再加上各个俘虏营之间没法呼应,结果这些自发的抵抗只是给了陆战队一个杀俘的充分理由,断送了无数英军战俘的性命。
据战后不完全统计,因为发动或者参与暴乱而被击毙的英军战俘不下万人,而看守他们的中国机枪手仅有一人受伤,俘虏们的暴动不但没能起到什么作用,反倒是让中国陆战队又可以腾出一点机动兵力用于进攻了,不过这点兵力对于当前的局面而言,终究也只是杯水车薪......(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