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第三十二回金缕玉衣
话说有衙役进了郑府,郑彪上前迎接,有一领头的见了郑彪称礼道:“郑员外好。”
郑彪回礼道:“不敢。”
领头的道:“有一个叫宋文曲的少年是否在府上。”
郑彪道:“在,敢问差爷找他何事?”
领头的道:“听说这个叫宋文曲的少年打败了杭州三刀,是我们成功的抓获了杭州三刀,大人让我等特来请他,有重谢。”
郑彪道:“差爷稍等,我去叫他。”说着就把宋文曲请来了。宋文曲无可推脱,只得跟着衙役到了苏州府。
衙役吧宋文曲带到府内院落的一处房门口,敲了敲,道:“大人,人找来了。”
里面响起一个人的声音,说道:“带进来吧。”
衙役推开门,就把宋文曲带进了门里,宋文曲见前面有个四五十岁的人,知道就是杭州知府,道:“草民见过大人。”
那人见了宋文曲,年纪如此之轻,说道:“真叫本官不敢相信打败三刀的人尽然如此年轻。”
把宋文曲带进门里的衙役说道:“大人,要是没有小人的事了,那小人先出去了。”
知府点点头,道:“出去时,顺便把们带上。”那衙役应诺而退。
知府道:“来来,宋侠士先坐。”
宋文曲惶恐的坐下,有些弄不明白知府要做什么,好像有些神秘的样子。
知府笑道:“宋侠士一表人才啊,听说你是个江湖中人,但不知出师何门?”
宋文曲道:“回禀大人,草民是武当派弟子。”
知府道:“武当派,名门。果然了得。”
文曲笑笑,道:“但不知大人叫草民来有何事没有?”
知府笑道:“当然,宋侠士听说过金缕玉衣吗?”
宋文曲道:“金缕玉衣?我听师父说过,金缕玉衣是为护身法宝,穿上它刀枪不入,水火不侵。是江湖上人人都想得到的宝贝。”
知府笑道:“不错。”宋文曲道:“为什么大人会跟草民说起这个?”
知府道:“因为我将会把它当做奖赏送给你。”
宋文曲有些惊诧,道:“不会吧,大人莫开玩笑。”
知府道:“我像是个会跟你开玩笑的人吗?”说着,便道房间的偏角拿出一件包袱放在宋文曲眼前,道:“宋侠士打开它。”
宋文曲也很好奇,心想莫不是杭州知府真有一件金缕玉衣送给自己?带着这个疑问,就动手打开了包袱,一件颜色大抵呈绿又带些金黄色衣甲出现在宋文曲的眼前,宋文曲张大了嘴,有些不敢相信的看着眼前的玉衣,又用手摸了摸,还有些柔软,手感不错。
知府道:“我仔细看过这件衣甲。绿色的是玉片,黄色的是金线,我不明白只不过由金线穿起来的极小玉片为什么会成为一件刀枪不入,水火不侵的护身宝衣?真是让人不解。”
宋文曲真起身,拔剑就砍向桌上的玉衣,只听见一听清脆的响声,玉衣丝毫无损,但是玉衣边上包裹玉衣的那块布却被剑划开了个口子。
宋文曲称奇,问道:“这件宝贝大人是如何得到他的?”
知府道:“这还得从五年前说起。那时我刚刚上任,就听下面的人说杭州有个恶人,专干坏人,杀人奸掳,无恶不作,比杭州三刀做的事更甚。我在那时决定收拾这人,出动了很多人力,捉拿此人。那人见我决心收拾他,他也有些害怕,连日不在出现。也许是他忍耐不住了就出来了,被我的人发现了,但那人刀枪不入,最终被他逃跑了。后来还是丐帮的唐帮主帮的忙才抓的他。脱下他的衣服一看,才知道他原来穿的就是这件宝衣。后来我了解到这件宝衣是江湖上人人都想得到的东西,这件宝衣原本是要上缴京城的,但我怕被江湖上的人得知,从而在途中抢走它,这样定会使江湖掀起一番腥风血雨。我本想把它送给丐帮帮主唐贤,但他不受,说他这是不祥之物,不愿丐帮惹上麻烦,就推辞了。所以这件宝衣一直压在今天。但我终究怕人发现我这里有件宝衣,弄得我寝食难安。直到杭州三刀的出现,我就暗暗发誓,能够打败三刀的人,我就把宝衣送给他。因为三刀武功厉害,打败得了三刀的人武动肯定不凡。终究天意,让我找到了宝衣的主人。宋侠士,请你收下它。”
宋文曲听了他的一番话,道:“我不能收,只怕以我的武功,还保护不了它。”
知府道:“宋侠士你不要推辞,你就是它的主人,我相信你。”
宋文曲见他说得诚恳,只得收了。
知府道:“只是你要记住,不能让其他人知道你有,更不能让他人知道这件宝衣是从我这里出去的,不然传到朝廷那里,不但我的乌纱帽不保,就连你的性命也没有了。”宋文曲点点头。
所谓隔墙有耳,有一人他躲在窗外把房里二人的谈话听了个大概,这人能够有机缘听到,自然不会是府外的人。当然,这人就是知府的师爷。
师爷这人聪明,但不过是小聪明,在他精明的一面包藏着一颗祸心,总希望有一天会飞黄腾达。知府为人正直,为官清廉,一直秉公断案。但有些有钱有势的人希望通过师爷,收买师爷为他们说情,这个时候,知府总会骂他个狗血淋头。
为此,师爷一方面认为知府阻断自己的财路,一方面恼怒知府的不近人情,但因为没有别的办法,只得忍气吞声的。这次逮住了这个机会,哪里还会放过。
于是连夜到巡抚那里,报告了这事,巡抚连忙一面投书送达朝廷那里,大致内容是杭州知府在执行公务时,缴获宝物,没有上缴,批准逮捕杭州知府以及受宝物者宋文曲;一面派兵捉拿知府及宋文曲。
金缕玉衣的事在这开了当口,自然这事就传到了江湖上,只说金缕玉衣重现江湖,就有一些人想来夺宝。有些人怕宋文曲武功高强以及武当派的名声和这事牵扯官府而有所忌惮。这且慢表。大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