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传古时候有一座山,山脚下有一个小镇,小镇上准备建一座教堂,有三个石匠在干活。一天,有人走过去问他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石匠说:“我在混口饭吃。”
第二个石匠一边敲打石块一边说:“我在做世界上最好的石匠活。”
第三个石匠带着想象的光辉仰望天空空说:“我在建造一座大教堂。”
10年之后,第一个石匠手艺毫无长进,被老板炒了鱿鱼;第二个石匠勉强保住了自己的饭碗,但只是普普通通的泥水匠,第三个石匠却成了著名的建筑师……
==================================================================
【……所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正是这种目标明确的激情和理想激励着他不断努力,不断实现自我,实现理想,最终才造就了他的成功……】
陈平说的这些话,其实并不能说有问题,至少丁小福丝毫没觉得这里面有什么问题,第一个石匠的问题就在思想上、意识上的落后,没有上进心,没有进取精神,缺乏“诚”的意志,他最后会被炒了鱿鱼也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就是这样对待他的工作和技能的!
而第二个工匠也一样,他热爱石雕这份技能,但是他却并不热爱自己的工作,他的问题同样也是在思想上,但是要明白,他有“诚”,“诚”于心,丁小福觉得这种结局对他其实有些不公平,他这样的人其实有可能成功,如果足够执着的话,甚至能成为那种“一代宗师”的存在,但是却是那种穷困潦倒的一代宗师!!
说白了,这个石匠就像是那些被社会现实所淘汰的理想主义者,他们专注了自己感兴趣的一切,却忘了某些不一定必须却很基本的东西,曲高和寡、阳春白雪说的就是他们这样的人(请注意丁小福并不觉得他们好高骛远)。
至于第三种人就没啥好说的了,在这个寓言里他就是一个成功者了,事实上如果不是为了烘托他而存在,第二个石匠的结局不会那么平庸的。
……以上这些无疑就是人们一般的看法!!
但是说实在的,丁小福觉得这种所谓“一般的看法”,除了功利的可以之外,还有些太高傲太不食人间烟火了,颇有一种“何不食肉糜”的感觉!!
头一位工匠只是打算“混口饭吃”,但是我们都知道,其实“混口饭吃”可不是轻易的事,您想想咱们老百姓,“混口饭吃”真不轻易,又不想去干伤天害理的事,又不能去干见不得人的事,又不敢干违法乱纪的事,还要表现出足够的价值,至少是有被利用被剥削的价值,这样咱才能混个肚饱啊。
更何况想要“混口饭吃”有何不可?当饿着肚子的时候,有几个人可以想到理想梦想?当一直饿着肚子的时候,又有几个人可以想到理想梦想?人的处境决定了人的价值取向,人可以饿着肚子干革命,但不能长期饿着肚子干革命!
至于第二个人就更没得说了,他是一个醉心于自己技术的人,是一个将工作视为艺术的,其实也是一个幸福的人,因为他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用这种事情可以养活自己!
丁小福不觉的第二个人会只有勉强糊口的下场,他应该能成就一番事业,从另一个方向,一个不那么功利的方向!!
唐伯虎一生贫困,杜子美活活饿死,齐白石、张大千这些人实际上都是卖画为生,很多很多的艺术家甚至科学家在他们活着的时候都是贫困潦倒的,甚至就像袁隆平也只获得了五百万人民币的奖励——可能没有某些官员一年“赚”的钱多——可是这些人难道不伟大吗?难道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贡献还比不上一个“商人”?
“笑贫不笑娼”是整个社会的悲哀,去嘲笑那些专注于理想而不是利益的人就更加可悲甚至可耻——所以丁小福不喜欢这个寓言——这个世界上并非只能有一种价值取向,或者我们都是专注于金钱,并且为了混饱自己的肚子而妥协(这并不可耻,因为每个人都需要生存下去),可是这并不妨碍我们站在一边去欣赏另一种人另一种风景,那种无视利益不顾回报只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的美……即使他们在这种扭曲的社会价值观中是不折不扣的“失败者”。
不过这个不是重点,也不是丁小福有些色变的原因,他真正的原因是发现了连陈平都没注意过的地方!!
事实上丁小福是听过这个寓言的,他甚至知道这个寓言的来处!!
这个故事最早出现在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出版的((管理实践))一书中,几十年来一直为管理界所津津乐道。
一般来说关于这个寓言最现代的理解似乎都与“愿景管理“联系得更紧密一些,也就是说:管理者的责任是要把企业中的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做的每一点努力,都必须围绕企业要实现的美好愿景。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处理好短期行为和长期战略之间的关系,才能利用理想的感召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最终实现企业的奋斗目标。
“愿景”是一个现代管理学术语,源自于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用来形象地描述企业未来要实现的远大目标。德鲁克50年前讲这个故事的本意是要说明什么样的人是真正的管理者。
他在书中写道:“自然,只有第三个石匠才是真正的管理者。”因为“……每个管理人员的工作必须注重于企业整体的成功”,他们的职责就是要让企业的每个成员的贡献“都必须融成一体,产生出一种整体的业绩——没有隔阂,没有冲突,没有不必要的努力的重复投入。”
可是正是因此,就这个意义上说,“愿景原理”只是装扮了50年前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的概念。通过讲这个故事,德鲁克真正想说的是下面的话:
“……麻烦的正是第二个石匠。技艺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技艺,任何工作都不可能获得生机,技艺在企业中必须得到鼓励,但是它必须与整个企业的需要联系在一起。”
德鲁克担心企业对技艺的强调会导致“管理人员不再以他对企业的贡献来衡量他的业绩,而只是以他自己的专业技艺标准来衡量他的业绩”尤其是“……正在发生的技术变革将极大地加剧这种危险。在企业中工作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专家的数字必将惊人地增长,因而对这些专家的技艺水平的要求也将大为提高,将技艺或功能作为目的本身的倾向也将随之比今日明显。”
好吧,这样说似乎有些复杂,实际上说白了就是一句话,在理解这个寓言的时候,必须站在一个“管理者”的立场上而不是一个“普通人”的立场上,甚至不能是在一个幕僚、一个中层管理者的立场上……现在你明白为什么德鲁克会刻意的贬低第二个石匠的成就,而丁小福为什么会讨厌这个寓言了吧?
……这个寓言本来就不是给大众看的!!
……而陈平恰恰实在这里失误的了!
==================================================================
以下不算字数:
最后在这里推荐一下朋友的动漫网——炫酷动漫网(dodXK.com)
【炫酷动漫大放送,登录炫酷动漫网,在线看动漫,赢积分,领取Q币,热门游戏点卡,各游戏内测号等大奖,快来领取吧!!!】
读者大大们有兴趣都去看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