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K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别 > 147 掌控节奏

147 掌控节奏(1 / 1)

“可恶的宋狗,老子饭碗才洗干净伸出去,打饭伙计一勺肉羹正舀的满满的、你们偏偏这个时候来攻城!”

一个满脸横肉的夏国乡兵忿忿的咒骂着。

“我感觉大事不妙啊、宋狗第一招就掐住了咱们的‘七寸’!”

另一名看起来战阵经验丰富的中年队将也无奈的把碗筷装回口袋。

满脸横肉的乡兵操起一把开山斧:“气死老子了,宋狗敢上来、我就把他斩他娘的八大块!”

中年队将摇摇头:“我有不好的预感,看来这次宋军的主帅是个狠角色!待会阿蛋你别逞能,万一情形不对;我在前面替你挡着,你赶紧的跑回家钻地窖里躲着。”

满脸横肉的阿蛋很不以为然:“如今正是好汉子建功立业的时候,舅父你怎的尽说些丧气话?”

中年队将‘啪’的一巴掌就搧到阿蛋脸上:“你吃军粮吃傻了?一大家子就剩你一根独苗了、活着比什么都重要!你听老舅一句话行不行?”

他声色俱厉的‘教育’阿蛋。

看着阿蛋捂着被搧的脸委屈的样子,中年队将又愧疚起来:“阿蛋,你年轻不晓事、不知道打仗的凄惨。我最期望的就是你娶妻生子安安生生的过活!”

他警惕的左右看了看:“你相信老舅一次,就算今天我们赢了你也没机会领到赏赐。我们夏国,已经完了。”

他轻轻叹了口气:“或许,我们夏国本就不该存在。”

——

夏国本就不该存在,这是一句大实话。

这个后世称之为‘西’夏的政权,完全是野心家不顾民众死活的一次豪赌的结果。

最早的党项部落在四川一带放牧,是古羌族的分支。而稍懂历史的人都知道,羌族跟汉族的血统一致,文化上差别也不大。

党项部落自首领拓跋思恭开始,就是一直靠中原王朝的保护才能生存。

到大唐时期,把他们安置在宁夏平原。

这块地方是‘五*胡*乱*华’时代、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的故地,所以后来这块的地方的地方政权都会以‘夏’为国名。

大唐赐拓跋党项部落姓‘李’,到李继迁这一代,他率诸部落反叛宋朝自立。

后来他又攻取西北重镇凉州,截断了宋朝与西域的商道、截断了西域各国向中原王朝的入贡,同时禁止西域诸部向宋朝输出战马,严重影响了宋朝的国防军力建设。

在与吐蕃会盟时,李继迁遭吐蕃人暗算被劲弩射伤,伤重而死。

英年早逝······何必呢?

你落着什么好了?别人能过上好日子,那讲究的都是‘双赢’;你李继迁为了自己当皇帝(没来得及就死翘翘了),搞得宁夏平原的民众背上沉重的军资负担、苦不堪言;又害得宋朝失去良马的产地,从此陷入积弱的怪圈。

典型的双输!

不,应该是三输:李继迁输、河西民众输、宋朝输。

从党项贵族到宁夏平原、河套地区,上千年来说汉语、写汉字、穿汉服,已经全面汉化。

西夏李元昊时代强行颁布‘秃发令’以示与中原文化割裂:命令全国男人三天内必须剪掉头顶的头发,违者格杀勿论。

改了发型,还要改文字。

西夏文就是在汉字基础上每个字增减笔画然后再‘挤’在一起,凑成一个所谓的党项新字。每个党项新字,最少由三个歪曲过的汉字‘绑’在一起组成;比繁体字还要繁琐几倍、比坑爹还要坑爹!

这种文字,结果当然是和螨文一样‘虽然创造出来了但是没人喜欢用’,自然的就消失了。

李元昊为了称帝、为了割裂中原民众与与宁夏百姓的感情,强行发动一次次密集的战争、让彼此结下杀戮仇恨。

最后他虽然实现了称帝的夙愿,但又被宋国和辽国一次次的打的俯首称臣,取消了帝号。李元昊家族分别向两国上供,沉重的负担害苦了夏国平民;他自己也是疲于奔命,才四十二岁就累死了。

西夏能成功独立,完全依赖于宋朝领导的能力低下;这个事件,给两国人民都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结局都很凄惨。

西夏最后被蒙古军攻陷之后,成吉思汗在临幸西夏王妃之后突然暴毙(历史一再的重复,匈奴王阿提拉也是特别喜欢凌辱敌方的妻女,最后死在敌方的公主手上);蒙古军队立刻展开了大屠杀,党项族因此彻底消失,宫室、陵园付之一炬。

蒙古兵竟然在西夏王陵的外围也要挖地三尺,一副‘不扫灭所有西夏痕迹誓不罢休’的狠辣决绝!

所以,成吉思汗被西夏王妃咬掉男*根、血尽而死的传闻,当然是真的了。

这就是西夏的前世今生,完全就是彻彻底底的悲剧!

夏、宋两国民众本来就是同胞,只因为极少数上层贵族的利欲熏心才不得不互相‘攻杀’;而两国的彼此牵制、拖累,自己都没捞着好处,却最终便宜了蛮夷。

西夏本就不应该诞生,不如早点结束苦难吧!

——

望楼之上。

程洲挥动旗帜,发出总攻命令之后,他不敢在望远镜里继续看了。

真正的登城攻坚的死亡率极高,场面会非常血腥!

第一批参与登城强攻的士兵,绝大部分会被防守一方杀死。

早在程洲‘小试牛刀’的青塘之战时,兴宋堡的防御战已经让他见到很多断肢肉块、肚破肠流了,实在让人不好受。

远望灵州城那边已经是‘人声鼎沸’、‘山呼海啸’了,可程洲所处的归义军大营却安静的吓人。

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排民夫推着板车往前线运送箭支、投矛,这些都是消耗最快的军械了。

程洲现在觉得很不对劲:怎么放出去的那一万骑兵还没有动静?也该回来了吧······

——

灵州城上。

看着潮水一般涌来的宋军,汪勤很绝望。

这种战斗场面是她没有经历过的。以往她只是在北方狼山与辽国‘远拦子’骑兵缠斗,那种*马上作战都是轻骑追逐,和现在站在城头看着人潮人海涌来的感受差别太大,她有点发懵。

“宋狗疯了、真的疯了!”

副将王阳明在旁边看见汪勤双拳紧握、脸色发青,赶紧说话来疏解她的压力。

“斥候查探和朝廷‘夜魔’搜集到的消息,这支所谓的归义军最多只有两三万人;看现在的架势,竟然全营出动来攻。听说他们的主帅张宪只有十九岁,怕是不懂兵法吧,哈哈!”

汪勤也跟着笑了笑:“也可能是疑兵之计,或许鼓噪一番就退走了也不一定。”

“报!”

“守、守备将军,我、等,还没有吃饭”,刚刚跑上城楼的黑旗禁卫军统领,大口的喘着气:“就、赶来了。”

汪勤正想勉励他们两句,可看着疾奔而来疲惫不堪的黑旗纷纷扶着墙走上来,她突然打了一个寒颤:“大事不好!”

“宋军此举不是疑兵、也不是发疯,他们真的是想一举破城!”

王阳明听了先是一愣,马上也想明白了:“快!传令兵去把所有的乡兵都调上来、传令州府衙门的官吏、公人全部打开兵器库装备上手,要随时候命上城御敌!”

现在已是深秋,但他已是急的满头大汗。

王阳明看着汪勤,汪勤在这个时刻马上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只有你有权限调动黑旗禁卫军。

她也立刻下令:“哥舒统领,马上发信号召集城内休息的黑旗们顶盔掼甲、随时准备出城冲阵!”

汪勤和王阳明都明白了归义军的意图:你守城方一般会分批次派人上城守备,其他人暂时休息;而归义军中午的时候就摇旗呐喊开始干扰,到下午趁你吃饭的时间突然全力来攻。这样,就把防守方的整个节奏打乱了,后续的所有安排就都受到影响、没了章法。

己方现在被迫空腹应战,刚才突然面临归义军的全面攻势,去叫来分批休息的乡兵是来不及的;就紧急通知候命的黑旗禁卫军赶紧上楼先顶一阵子,结果他们空着肚子、顺台阶跑上来,根本疲软的没有战斗力。要是敌军此时攻上了城墙,匆匆赶到的这批‘饿’兵都只能白送人头。

——

黑旗禁卫军统领哥舒魁一溜小跑的执行命令去了。

这个统领的体力真不错啊,别人都不行了他还能跑起来,执行命令也很坚决。

汪勤心里稍有安慰,可当她转身看到城下的场景,马上又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因为归义军的进军很有章法。在各个都头(连长)、队正的呼喝指挥下,全部都是不徐不疾的保持着体力分配、齐头并进,完全看不出主攻点在哪里。

看来他们的主帅张宪掌兵很有一套啊!

这让汪勤很头疼。

如果不能从兵力布置上看出敌军的主攻点,防守方就没法做出合适的兵力调度。如果敌军明显的主攻一面城墙,那她还能让其他的部下先吃饭;可归义军一直保持着两万人平行压上的阵势,她可不敢冒险赌一把:万一撤下去吃饭的那一面城墙就是敌军主攻点呢?这个可是谁也不敢保证的,出了纰漏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

城下的归义军喊着号子“嚯、嚯、嚯”渐渐逼近。

喊号子既是为了调整步伐,也是为了给守城方示威施压。

打仗其实是打‘节奏’。

归义军一开始就破坏了防守方的吃饭时机,抢占了先机、掌控了战场节奏。

夏国人只能被动应付,不停的去猜测敌军动机、疲于奔命的去试错。汪勤感受到的压力逐步递增,简直令她窒息。

没办法,为什么周边蛮夷总是羡慕‘中原人杰地灵’?因为人才出产是和总人口成正比的。

夏国本来人就少,还被国王李安搞得民生凋敝、饿殍遍地。汪勤已经是李安最信得过的青年才俊了,把她从北面狼山调到南面的门户灵州城驻守,真的是对她寄予厚望。

——

“不怕的,哈哈!”

王阳明毕竟是久经战阵,这时候还能站出来给大家打气。

“兵法有云,三则围之。就是说敌方最少具备三倍的兵力才有可能打赢围城战,我们乡兵加上黑旗禁卫军共有两万人,还有贵族(党项)私兵、官衙属吏公人数千;也就是说敌军得有六到七万人才有机会赢,可他们只有两万啊!”

“咱们一个只需对一个,还怕守不住么?”

他故意把音量提的很高,城楼周围的几百名兵卒倒也给面子的鼓掌欢呼起来,低迷的士气被提振了一些。

“你们把王将军刚才的话都传下去,让每个兄弟们都了解实力对比,我们完全不用担心!”

汪勤也是人杰,她灵机一动,立刻补充道:“何况明天就有三万援军从兴庆府赶来,这是王上早就布置好了的围歼敌军大计!”

“宋军必将全部葬身于灵州城下!”

“噢!噢!噢!”

这么重要的军国机密怎么回当众宣布?

但是不管真假,这个劲爆消息很快在城墙上传遍了;夏国将士们都兴奋的呼喊起来,即是高兴也是为了驱赶心里的恐惧。

只是这么一番折腾挺消耗体力的,大伙儿空空的肚皮感觉更饿了······

最新小说: 饥荒年,我囤货娇养了古代大将军 大明:让你赈灾,你往锅里掺沙子? 心里有个兵工厂 重生后,她成了权臣黑月光 凤池生春 王府有座幼儿园 开局被老朱绑架,我反手踹他大胯 开局救马皇后,朱元璋尊我大明太上皇 我家公子不对劲 惹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