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队伍中,有衣着讲究华丽的富家子弟,也有打扮简朴满面风尘的寒门学子;有人三五成群热切谈论充满了信心,也有人不时捧着手中的竹简默读默背;然而大多数人都免不了的,就是为这处人间美景而倾心称奇。
沉寂许久的无极阁,或者说整个无极城,果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无极阁的定位起初便是学宫,坐拥蔡邕和张钰这两大士林的招牌,让它还未开办就吸引了天下士子的目光,起码河北的读书人俱都心向往之,为之蠢蠢欲动。
而随着准备的愈发周全,无极阁的招生方案也逐渐浮出了水面,传出了诸多劲爆的消息。
首先,是当世与蔡邕其名的经学大师、年近古稀的康成公郑玄应张钰及蔡邕之邀,前往无极阁讲授经学。
郑玄其人,好为人师,原先在青州时就曾讲学授徒,极盛时足有千名弟子听其教诲,甚至连清河崔家的崔琰、大学者公孙方、王基、国渊、郗虑等人都是他的学生。
当蔡邕找到他时,他正在徐州的石屋中研习注释儒家经典,小日子过得着实清平。多亏了曹操最近屠城的恶名太盛,加上蔡邕好说歹说,将无极阁和张钰吹得天花乱坠,郑大师这才同意带着家小迁来河北,在无极阁中继续讲学。
郑玄和蔡邕是什么人?就说大汉最高学府太学,这太学里的老师博士恐怕都巴不得拜此二人为师,抛开儒学、经学这类衡量文人水平的刚标准不谈,能和他们攀上关系、哪怕不是师生之谊,也足以让人获得混迹官场士林的名声和资本了。
这个消息一出,无极阁从天下知名一下子变成了名震天下,这算是一定意义上的名人效应,抱名人大腿,以为晋升之资。
就现在而言,除去这两尊大神,还有一位名声不逊太多的胡昭。袁绍不知和张钰达成了什么交易,孔明先生的逃窜之事算是揭了过去。
有这三驾马车带着,无极阁的师资已经堪称举世顶尖。再配上颇有才名的阮瑀,有着阁主之名、世人眼中诗赋“造诣”绝伦,新词的创始者张钰,哪怕是荆楚、吴越、巴蜀之地的士子,也不乏迢迢而来求学之辈。
除师资以外,无极阁还通过无极报馆通告天下,凡是学子报名并通过海选者,皆赠与一本儒家经典,若是冀青幽并四周之外的士子前来入学,哪怕最终没有得到进入无极阁的机会,仍然能额外获得一本经典。
此两项奖励引起的轰动丝毫不亚于郑玄的驾到,其一是因为书籍实在珍贵,不加赘言,其二是因为……
无极阁究竟有多少藏书?究竟有多少经典?
那传闻中张家的印刷术,究竟有多可怖!
如果无极阁真能拿出如此多的纸质书籍,那么天下所有的士人和学子势必将被其垄断——近水楼台先得月,袁绍对于张钰的某些妥协也就可以理解了。
魏贵、易潇和孟瑜三人像无数学子一样,在无极阁前排着长队。
时值正午,虽无极谷中气候宜人,但如此多的人聚集在一起也免不了燥热。一旁平日里威风凛凛的无极卫也仿佛化身每个学子的书童一般,为每个人都递上湿布擦汗、净水饮用。
有的士人大咧咧的接过毛巾,胡乱擦拭一番就丢弃在地,有的学子则抬手接过,嘴上轻声道谢,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言行举动都会记录在无极阁招收学生的考核之中。
“谢过护卫兄。”孟瑜抱拳,将毛巾双手奉还。
等那无极卫走后,易潇笑着道:“孟兄,你还真是客气,难得这些趾高气扬的无极卫亲民一回,你还是把姿态放得这么低。”
“我倒觉得,无极阁此举或许别有深意。”魏贵道。
“什么深意?”
“自玉侯而始,为人子女者每日必行之‘早安’、‘午安’、‘晚安’便可看出,玉侯其人极为注重礼仪细节。进入无极谷之后,魏某是如履薄冰,丝毫都不敢大意了。”
“不至于吧,”易潇左右看看,没觉得有什么异常,“依我看,玉侯这就是为了表达对我们读书人的重视罢了。”
“读书人?玉侯、蔡中郎、康成公面前,谁敢号称自己是读书人?”魏贵笑着摇摇头。
“那这些年我们看过的那些典籍著作,都算得上什么?读书便是读书,只不过有层次之分而已,难道那天下无敌的吕布敢放言,这世间无人有武艺不成?”哪怕关系亲密,易潇对于魏贵故作高深的样子还是有些不爽。
“兄台此言差矣!”三人身旁一人朗声道,“兄台之言,在下有不同看法。鄙人颍川徐庶,字元直,如有冒犯还望兄台海涵。”
魏贵三人朝他看去,只见此人布衣灰衫却精神抖擞,身后背着一把长剑,整个人不像是书生,倒像是重情重义的江湖侠客,让人没由来便心生好感。
“在下魏贵(易潇),元直兄有言但讲无妨!”
“徐某看来,在那吕布眼中,天下还真未必有堪称勇武之人。
如易兄先前所说,读书是读书,只不过有层次之分,读书人始终是读书人。但康成公、蔡中郎层次之高,我等难以望其项背,在他们看来,我们不过是初初窥到些读书门径的孩童罢了,真正的读书人,纵然不能像二位大家那样群书博览、满腹经纶,也应当有着堪能自成一家的学识。想那三岁孩提小儿,目不识丁捧着书籍咿咿呀呀,在我等眼里如同儿戏,岂不也可称为读书人了?”
徐庶一席话说得易潇不知如何回答,倒是魏贵听得畅快不已,正欲上前再做交流,忽听旁侧队伍中一人惊道:
“徐福,你当年不是杀人获罪了么?是赦免了,还是逃了出来?你这种人也敢来无极阁求学,真是滑天下之大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