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四月上旬,李世民已和宋金刚相持了五个多月,从大雪纷飞到春暖花开,从穿着厚重的棉衣到单袍飘洒。在这五个多月里,宋金刚的刀锋早已磨钝生锈。英勇无比的尉迟敬德和寻相两次大败在李世民的突然袭击下,以至于他们一谈起秦王李世民,总是疲软乏力,唉声叹气。
在晋州到晋阳的中间地带,唐军还一直据守着浩州,像一根骨头卡住了宋金刚的咽喉。为了拔掉这根骨头,宋金刚多次派兵攻打浩州,都被李仲文凭借高高的城墙和险要地势把他们驱退。
几个月前席卷山西的宋金刚现在变得极为被动,他无法打开战局,而军队的粮食又即将吃完,军心开始浮动。四月十三日深夜,宋金刚率军从晋州、浍州一线秘密撤退。
次日一早,柏壁军营。李世民在刷着他的坐骑——特勒骠,突然,特勒骠将头高高地昂起,奋力地嘶鸣起来,声音悠长而又嘹亮。其它的马也跟着嘶叫。
一旁的军士们好奇地议论开了:“这马叫得好大声!像头小老虎!”
“当然,秦王的马,声音肯定比别人的马要大!”
李世民笑了。这马的确非同寻常!它本是突厥盟军中一位特勤进献大唐的礼物,毛色黄里透白,所以李世民给它起名叫“特勤骠”。别看它身材有些矮,但四肢极为健壮,蹄掌的搭劲很强,速度飞快,就是脾气很大,动不动就撒骄、发怒。
这时,探子来报:“禀元帅,宋金刚已于昨夜撤营北退!”
等的就是这一天!李世民大喜,“宋贼粮草已尽!”
他立即召集诸将,高兴地说道:“诸位久欲决战。如今反击的时机已经成熟,可全力追击,一鼓歼之。不过,宋金刚历来善于用兵,诸位要多加小心,谨防中其埋伏。”
半个时辰后,近万名骑兵已在军营外整好了队形。在他们的前面,站着殷开山、屈突通、李世勣、秦琼、程咬金、长孙顺德、翟长孙、秦武通等一批将官。
李世民派出十名骑兵拿着他的手令,火速从隰州北上交口,通知刘弘基率军驰往介休一带,阻住敌人的归路。又令屈突通、殷开山率七万步兵必须在一个时辰内出动。
随后,李世民下令军中:“所有精锐骑兵,随我追击!”
唐军旗帜飘扬,马队奔跑如飞,大军追至吕州,便追上了宋金刚的殿后之军寻相所部。
李世勣纵马挺枪,率领麾下轻骑,风驰电掣突入敌阵。寻相硬着头皮前来迎战,却哪里是李世勣的对手。交锋刚三五合,便已手忙脚乱,头昏眼花。一不小心,马臀上被戳了一枪,再顾不得部属们,单人匹马斜刺里向西北逃去。其部下士卒,见主将已逃,纷纷将刀枪扔在地上,跪地投降。
李世民挥旗:“继续追击!”
大军乘胜追击。一天一夜且追且战,竟追出了二百多里,与敌军交战数十回合。
到了高壁岭,敌人集中了步骑四五千人,作势要进行反击。
李世民身边只有几百名骑兵,排成凹形阵势,却立定不动。对方本来等待着唐军首先进攻,却见唐军越聚越多,只好主动发起冲击。他们杂乱的刀枪和杂乱的脚步尚未近前,李世民便指挥骑兵射来一阵又一阵的箭雨,乘敌军停住阵脚躲箭之际,李世民已率骑兵冲入敌阵,几个来回,便将敌阵冲乱。但敌军仗着人多势众,拼命扎住阵脚,缓缓向山边退却,准备在那里重新整好阵形。
这时,他们背后的山峰上出现了一支唐军骑兵,举着战刀,扑向山脚,于是所有的敌军炸营似地飞逃。
抄了敌人后路的是刘弘基率领的两千骑兵。他奉命从交口赶来截断敌人归路,没想到敌人逃得那么快,也没想到李世民来得这么快。两军会合,一片欢腾。
此时,军队已经疲惫,可李世民却仍然精力十足,跨上特勒骠,准备继续追击。
孤军深入,用兵之大忌啊!刘弘基紧紧抓住李世民的马缰,说:“秦王破贼,一路追到这里,战绩也差不多了。还要一直追赶下去,难道就不想想自己的身体吗?即使不顾自己,也要照顾一下士兵们,大家又累又饿,疲惫不堪了啊!请秦王驻军于此地,等军粮和大军主力跟上来,再继续追击,也不晚啊!”
刘弘基说出了众将士的心声。可是李世民哪里听得?他坚决地回道:“宋金刚计穷而逃,众心离沮,功难成而易败,机难得而易失。我等闭垒半年,等待的就是这一天,必须乘势取之。若在此淹留,使敌人有了喘息之机,从容集结备战,再往攻杀,就难上加难了。我做为三军主帅,当竭忠为国,岂能只顾自身?”
说罢,策马前进,继续追击。
将士们见主帅如此身先士卒,还敢说什么疲劳饥饿?于是人人奋勇,个个争先,一直追至雀鼠谷,终于追上了敌军主力。
李世民对部属们说道:“半年之前,姜宝谊、李仲文所部,曾在此中了宋金刚的埋伏,惨遭失败,刘武周、宋金刚由此而轻视我大唐将士。今日在此一战,定要报仇雪耻,扬我军威。”
说罢,带领骑兵冲入敌阵。鼠雀谷内,一时间喊杀之声山呼海啸,直冲云霄。
这仗从早上一直打到傍晚,双方进行了八次会战,唐军每战皆胜,大败宋金刚主力军,歼敌数万人。
夜幕降临,唐军将士在鼠雀谷西边的平原扎营。凉风如清水般阵阵袭来,把白天的燥热荡涤以尽。经过连日鏖战,已经疲惫不堪的大唐将士们,或坐或躺在这个仍然弥散着血腥味的战场上,却感到一种从没有过的轻松和舒适。
李世民与将士们一样,已经是整整两天不曾进食,三天不曾卸甲。军队前进如此之急,军粮哪里跟得上?李世民看看身边那些和衣而卧的士卒们,人人都在忍受着饥饿的煎熬,但谁也没有怨愤,谁也没有怨言,都默默地静卧在那里,闭目养神。
多好的将士!李世民心里突然升起了一种歉疚感。哪一天战火平熄了,天下太平了,千万不能忘了这些浴血征战的将士们。
忽然,他被一股扑鼻而来的肉香吸引了。抬头一看,贴身侍卫李五与几个士卒兴高采烈地朝他走来,在他面前放下了一个铁盆子,盆子里盛满了又鲜又嫩的熟肉,热气腾腾,香味四散。
李世民大喜,伸手从盆子里抓起了一块肉骨头,放到嘴边正要啃,却突然停下了:“这是什么肉?”
“殿下,是羊肉,快趁热吃吧。”李五不无得意地催促道。
“哪来的羊?”
“是从那边树林子里拣的。”
“就一只?”
“就这一只,怕是天老爷特意眷顾殿下您呢。”
李世民看了看手中那块肉骨头,恋恋不合地放回了铁盆里,对李五说道:“去,把肉放回大锅里,多加清水,大火猛煮,将士们一人一勺。”
“殿下,您是三军主帅,军队的主心骨,没有人和您攀比。”李五苦劝着,声音有些发颤。
几个侍卫一齐跪下了:“秦王,这肉您该吃,哪怕就吃一块。”
“别说了,快去煮吧,”李世民变得声色俱厉。
当浓香四溢的羊肉汤送到每一个士卒们面前,虽然只是每人一小勺,但他们却觉得像是饱餐了一顿山珍海味。
唐军的临时宿营地里,突然响起了“大唐万岁”、“秦王千岁”的欢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