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600年到1800年,长达二百年间,整个中亚处于一种十分动荡的时代之中。
在这段时间内,中亚大草原上蕴藏着巨大的危险,也意味着巨大的机遇。
此时的中亚,可以类比为中国古代战乱时期,纷乱的“天下大势”,如果能抓住机会,用好手段,带着筹码下场博弈,就有机会获得巨大的成功。
尤其是在1700年到1760年,这一个甲子时间,是中亚政治格局整个分崩离析并重新塑造的重要阶段,一个关键的决策可能就能收获一大片土地。
清帝国就因为他们的正确决策,积极行动,中国得以在中亚剧烈动荡的关键时刻,收复准噶尔汗国所占领的新疆,把土地恢复到汉唐曾领有的巴尔喀什湖北岸、楚河中游、塔拉斯河下游,至于葱岭。尽管后来从塞米巴拉金斯克到外伊犁河边区直至葱岭北原玄奘曾经之地都复被俄国夺取,但天山南北的主体部分还是得以保全。
而俄国在这段时间内,就没有抓住,准确地说,是浪费了大好时机。
毕竟,彼得大帝曾经在中亚给俄国树立了良好的威望,虽然他的一次重要远征失败了,但俄国仍然持续加强在中亚的影响。
另外,自从1730年,也就是彼得穿越的第二年开始,安娜一世时期和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俄国,在中亚的统治和开拓态度上,政策和举措产生了巨大的失误!
更兼,同时俄国在中亚方向还有一大批猪手下、猪队友、同床异梦的合伙人,等等。
嗯,彼得又要吐槽俄国的中亚政策了。
不过,在怒斥俄国的失误之前,彼得还思考了,为什么俄国在中亚的行动会失败成一团浆糊。
首先是从物质基础看,还是沙皇的重欧轻亚政策(美洲也连带被坑了进去),以及连绵的欧洲战争、俄土战争(后者主要是猪队友问题),俄国在中亚投入的力量很少,以至于连自己的边界都时常遭到游牧民族骚扰。
然后,就是……怎么说呢,可以说是策略,也可以说是“势”,这样一种语言有些东方化的说法。
但是一点问题也没有,因为中亚正是东方,是亚洲的封建社会!(抑或还原始一些)
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局未定的时候,一个山东或者河北,都可以异军突起,尤其是官渡之战,把一干世家大族给雷得不轻,硬生生把世家的天下拖延了六十年。
大势已定之际,比如说蜀国必亡之类的,五出祁山,也只能抱憾而终。
对于西方列强——他们不懂得这套玩法,尤其是对于在亚洲能够投放的力量最强的英国和俄国,他们错过的是怎样的大好时机呢?
彼得看过这样一本小说,大英帝国征服了独立战争时期动荡的葡属巴西,维多利亚女王在巴西接受当地贵族的拥戴,加冕为巴西女皇,欲以之为英国万世基业。
从长远的角度看,如果英国真的有心统治东方,下重手在国内和各大殖民地进行动员,从印度洋方向再调兵十万——反正英国在一鸦后的二十年,也没有什么利润,干脆就把这锅整口背下来……
直下江陵,攻略江南;让女王祭拜孝陵,黄袍加身,尊崇儒家,笼络士族;国号大英,登陆直隶,驱除鞑虏……圣母皇帝什么的,华夏也不是没有过,实在不行,阿尔伯特亲王也可以担当嘛……
这些套路以后,接下来的世界历史已经无法想象了……
————分割线————
彼得当然不是沉迷幻想,现在他接到消息,中亚小帐汗国的使节来访,请求要并入俄罗斯帝国!
这就是俄国在彼得大帝之后,再次尝试深入中亚的开始。
当时,中亚就是东方套路中的一团乱麻,这个时候要是操作好了,就可以成为当年的“天可汗”那样的人物——诚然,这是东方套路,实质上你懂的。
但是彼得就需要一个你懂的。这个时候,想要快速取得突破,就得按照套路去套路。至于套路完了,有些人想翻脸,到那个时候,晚了,俄国的力量已经发展到可以俯视他们的地步了,一个内部叛乱,随随便便就镇压下去了。
俄国是欧洲国家,作为欧洲国家,它在亚洲的力量上严重不足的,玩不了欧洲的硬性征服,但是如果把自己视为一个亚洲封建国家,那么还是绰绰有余的。
中亚之势还未定,此时用扳手撬,用钥匙开,比较少的力量就可以征服。等到几十年后,中亚的封建套路已经运转到“天下平定,国泰民安(哪怕对于游牧部族而言……)”,已经更强大的俄国却不得不用生产力碾压的方式,举起屠刀,架起大炮,一路轰过去,结果发现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说,和历史上俄国女皇和比隆等宠臣,无聊地把小帐使节的请求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俄国强大的粉饰不同,彼得准备认认真真地听听,小帐汗国那儿的一个传奇故事。
……
先从俄国彼得大帝开始说起,彼得大帝在中亚进行过一系列征伐,尤其是对波斯的进攻,使俄国获得了大半个环里海沿岸——从阿斯特拉罕向南,囊括伊朗今天的里海岸,直接绕过了里海的最南端——也绕过了中亚的南边,然后和土库曼部落的南部边界接壤了……
也就是说,当时俄国同时和中亚北部的哈萨克各部、中亚东部的准噶尔韩国和中亚西南部的土库曼部落接壤,南北包夹。
所以俄国和中亚彼此之间都很了解,就连最南边的希瓦汗国和布哈拉汗国也了解北边有个赫赫有名的彼得大帝,很多中亚部族请求获得俄国国籍。
于是,彼得大帝膨胀了。当时,希瓦汗王请求获得俄国的公民权,而哈萨克汗王佳夫卡则在1718年也请求臣属俄国。
上面提到的套路,在这里就发挥了鉴别作用——如果彼得明白东方的套路,他就能明白,哈萨克汗王的请求是真心实意的,因为哈萨克各部日益分裂,并早已不堪四方的战乱,在他们看来,归附北方安宁的俄国能让他们休养生息,安居乐业。由于俄国和哈萨克直接接壤,如果彼得把哈萨克作为重点,俄国就真能兼并哈萨克——
主动投向强邻的怀抱,如果没有阴谋(后世证明没有),那就是不堪战乱,一片真心了。
而希瓦汗王的公民权请求……只要你看看地图,就知道希瓦汗国完全是你懂的那种套路,他们就是想要名义上臣属于一个远方强国——这个国家远,实际上不可能行使宗主权,而这个名义上的强大宗主国能用来抵制邻国的侵略——当时布哈拉汗国把希瓦汗国自定义为它的藩属国。
而彼得大帝却不懂东方套路,他不理会哈萨克的请求,却真的组织了一支数千人的远征队,要跨过整个中亚,名副其实地征服希瓦……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