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K小说 > > 人类群星闪耀时 > 威尔逊的梦想与失败 • 三

威尔逊的梦想与失败 • 三(1 / 1)

斗争十分激烈。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是:浪费了许多时间。伍德罗·威尔逊的另一个疏忽是,他没有把自己的梦想事先用文字表述得清楚明白,因而在讨论中经常节外生枝。他随身带来的盟约计划完全不是最终的定稿文本,而仅仅是第一稿草案,它不得不先在无数次的会议上讨论、修改、增删。除此以外,外交礼节还要求威尔逊在抵达巴黎之后去访问其他结盟国家的首都。也就是说,威尔逊要访问伦敦,要在曼彻斯特发表演讲,然后又前往罗马。由于他不在场,其他举足轻重的政治家也就没有真正的兴趣和热情推进他的计划。在巴黎和会全体会议举行以前的一个多月时间就这样白白失去了。而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在匈牙利、在罗马尼亚、在波兰、在巴尔干半岛、在达尔马提亚的边界上,都接二连三发生了占领地盘的斗争,既有正规军,也有志愿军;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在维也纳的饥馑日趋严重;俄国的形势变得愈来愈紧张,令人十分忧虑。年12月14日,威尔逊抵达巴黎之后不久随即前往伦敦,12月22日,会见德比伯爵(edwaxdgeevilliersstanley,第17代德比伯爵earlofderby,1865—1948,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16—1918年以及1922—1924年任英国国防大臣)。年12月30日,威尔逊在曼彻斯特发表演说,解释他的集体安全概念如何与美国不卷入欧洲事务的传统相结合。年10月30日夜,匈牙利的工人和士兵武装起义。1918年11月16日,哈布斯堡皇朝在匈牙利的政权被推翻,匈牙利正式宣布为共和国。1919年2月20日,协约国驻匈军事代表、法国的威克斯向匈牙利政府递交一份照会,要求匈牙利东界驻军在10天内后撤100公里,空出的地方由协约国军队占领。共和国新成立的卡罗利政府既不敢接受又不能拒绝这一通牒,决定辞职下台,将政权交给社会民主党人。1919年3月21日,匈牙利社会民主党和共产党达成协议合并,正式宣告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年11月,德军撤离罗马尼亚。罗马尼亚军队开进奥匈帝国的特兰西瓦尼亚地区,12月1日,宣布该地区并入罗马尼亚。年11月18日,毕苏茨基在华沙组成联合政府。他本人成为波兰共和国的国家元首。这个共和国史称“波兰第二共和国”,以表示它是1795年被俄普奥三国瓜分灭亡的波兰共和国的继续,但波兰第二共和国在1918年底仅拥有原波兰王国和加里西亚西部的领土。它的四周边界均未确定,原普鲁士占领的波兰土地仍处在德军占领之下。毕苏茨基提出恢复1772年第一次瓜分波兰前的“历史边界”的口号,主张使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同波兰组成联邦制的国家。1918年底到1919年初,随着德奥军队的撤退,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在利沃夫建立了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但在利沃夫市,波兰人占全市居民的62%,犹太人占20%,乌克兰人只占15%,于是波兰居民在“波兰军事组织”的帮助下,同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展开了争夺利沃夫的斗争。年秋,奥匈帝国已濒于崩溃,帝国内各民族反战和反君主政体的人民群众运动日益高涨,军队反戈,在南斯拉夫,许多士兵从前线逃回家乡。他们自称“绿军”,手持武器同奥匈帝国官方对抗。1918年10月底,驻扎在里耶卡和普拉两地的军队举行起义,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在群众运动兴起的情况下,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的几个政党在萨格勒布召开国民议会,宣布南斯拉夫地区脱离奥匈帝国。1918年12月4日,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宣告成立。达尔马提亚(dalmatia)是巴尔干半岛濒临亚德里亚海的一条狭长的沿海地带,它的北部地区当时是意大利人和南斯拉夫人争执的领土。年以后,奥地利境内粮食明显缺乏,饥馑现象日趋严重。年11月,前沙皇俄国海军上将高尔察克在鄂木斯克发动军事政变,自称是“俄国的最高执政者”。他得到协约国的大力支持,用外国枪炮装备了自己的25万军队,与此同时,高加索的邓尼金和波罗的海沿岸的尤登尼奇也都率领军队向苏维埃政权进攻。在苏俄境内开始了生死存亡的国内战争。

但是,即便在1919年1月18日举行的巴黎和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已确定:《国际联盟盟约》将是总和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然还仅仅是在理论上。而盟约文件却始终尚未定稿,文件还始终处在无休止的讨论之中,从这个人的手转到另一个人的手,从这个国家的政府转到另一个国家的政府。这样,又过去了一个月的时间。对欧洲而言,这是非常动荡不安的一个月,欧洲愈来愈急切地愿意得到自己真正的和平——事实上的和平。1919年2月14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以后过了三个月,威尔逊才提出盟约的最后文本,也是被大会一致通过的文本。

梦·阮+读·书-mengruan-com-

世界再次欢呼。威尔逊的主张赢得了胜利:从今以后的和平将不再通过武力和威胁而得到保障,而是通过达成共识和相信至高无上的公正而得到保障。当他离开凡尔赛宫时,一片暴风雨般的鼓掌欢呼。他又一次——但也是最后一次——带着自豪、感激的幸福微笑环视拥挤在他周围的民众。他感觉到,在这个国家的民众背后是其他许多国家的民众;在苦难深重的这一代人背后是未来世世代代的人——他们将由于和平得到最终的保障而永远不再知道战争的灾难,永远不再知道强迫签订霸王条款的和约给战败国带来的屈辱,永远不再知道战胜国的专横霸道。这是他最伟大的一天,但同时也是他幸运的最后一天,因为他第二天——1919年2月15日就回美国去了,以便他在返回巴黎签署另一份最后的战争和约以前,先在美国向自己的选民和同胞说明这份永久和平的“大宪章”,可是恰恰由于威尔逊过早地离开了他取得胜利的战场而最终断送了自己的胜利。

年2月15日威尔逊启程回美国,1919年2月24日抵达波士顿。他急于赶回美国,是想在美国国会休会之前争取得到共和党参议员们的支持。大宪章(magnacharta),此处是指《国际联盟盟约》,“大宪章”一词本是英国历史术语,源自1215年英国大封建领主迫使英王约翰(john)签署的一份文件,该文件保障了臣民的部分公民权和政治权。后来“大宪章”被引申为基本章程、基本纲领等词义。

当“乔治·华盛顿”号军舰驶离布雷斯特海港时,礼炮再次鸣响,不过欢送的人群已稀疏不少,他们的神情也显得相当无所谓。在威尔逊离开欧洲时,欧洲各国的民众对这位“救世主”所怀的巨大希望和激情已渐渐消退。在纽约,等候他的也是冷淡的接待。没有飞机在军舰上空盘旋,振翅飞翔,没有暴风雨般的欢呼声;而在他自己的白宫办公室里,在参议院,在国会,在自己的党内,在自己国家的民众那里,所遇到的更是一种深怀疑虑的询问。欧洲不满意,是因为威尔逊走得不够远;美国不满意,是因为他走得太远。欧洲觉得,威尔逊还远远没有把各种互相抵触的利益结合成为一种伟大的、普遍的人类利益;而在美国,他的那些已经在自己心中想到下一届总统选举的政治对手们则宣传说:威尔逊毫无道理地在政治上把美洲新大陆与难以揣度和不安定的欧洲大陆结合得太紧,从而违背了美国国策的基本原则——门罗主义。在美国,人们十分急切地提醒伍德罗·威尔逊:他不应该只想成为未来梦想之国的奠基人,不应该只想到外国,而应该首先想到美国人,是美国人把他选做他们自己意志的代表而成为美国总统的。于是,威尔逊不仅要为在欧洲的谈判殚精竭虑,而且还不得不既要与自己党内的人士又要与自己在政治上的反对派开始新的协商。他不得不在这座令人自豪的国际联盟的大厦后门补堵上一道墙——他自以为他已无可指摘地建造了这座难以攻克的大厦呢。这是一座危险的后门——美国在任何时候都可能从这座后门撒离大厦,也就是说,要预防美国撤出国际联盟。如果美国不参加国际联盟,那么也就意味着,威尔逊设计的永久性大厦——国际联盟的第一块基石会被挖走;大厦的墙基会被打开第一个缺口,而这个缺口则是灾难性的,它会酿成大厦的最终倒塌。

门罗主义(monroedoctrine),是美国第五位总统詹姆斯·门罗(jamesmonroe,1758—1831,在1817—1825年间连任两届总统)提出的美国外交政策原则,口号是“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目的是反对当时欧洲的一些封建专制帝国援助西班牙重新获得其在美洲殖民地的企图。门罗为美国和南北美洲各国制定的基本外交政策是:南北美洲不允许由外来者开发。年6月28日,协约国与德国在法国凡尔赛宫的明镜大厅签订对德和约,宣告德意志帝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对德和约经英、法、意、日、德批准后,自1920年1月10日起生效。《国际联盟盟约》是《凡尔赛和约》的组成部分。美国国会由于不希望美国参加英、法势力占优势的国际联盟而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1921年8月,美国同德国签订了一项与《凡尔赛和约》相同的单独条约,但不包含有关国际联盟的条款。这表明美国决定不参加国际联盟。

不过,纵使威尔逊通过修改条款和加上各种限制会在欧洲,现在也会在美国实现他的“新的人类大宪章”,但也仅仅是一半胜利。当威尔逊为了完成自己使命的第二部分而重返欧洲时,他的心情已不再像上一次似的轻松和自信了。“乔治·华盛顿”号军舰再次向布雷斯特海港驶去。但他眺望海岸的目光已不再像上一次似的神采奕奕、踌躇满志。他显得更加苍老和更加疲倦,因为这短短的几个星期使他感到更加失望,他的脸绷得更紧,显得更严肃,紧闭的嘴巴流露出愤懑和顽强的神情,左面颊上间或的抽搐犹如暴风雨前的闪电——这是积聚在他身上的疾病的预先警告。随身医生不敢耽误片刻,赶紧提醒他务必爱惜身体。然而他面临的是一场新的、也许是更为激烈的斗争。他知道,贯彻他的原则要比他拟定这些原则更加困难,但他决心不牺牲自己纲领中的任何一点。要么全有,要么全无。要么是永久的和平,要么没有和平。

指《国际联盟盟约》。巴黎和会通过了威尔逊提出的《国际联盟盟约》,是他完成自己使命的第一部分,重返巴黎,代表美国签署协约国与德国缔结的包含国联盟约条款在内的和平条约,是他要完成的使命的第二部分。威尔逊于1919年3月4日从纽约起程再去法国,3月14日抵达巴黎。他在国内时,共和党控制的国会对威尔逊的“国联盟约”提出了严厉批评。以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共和党参议员洛奇(henrycabotlodge)为首的反对派议员于1919年3月3日向威尔逊递交了由超过参议院人数三分之一的参议员的“圆形签名”信(roundrobin),表示了他们的实力与坚决态度。威尔逊返回巴黎时,知道自己会受到美国和欧洲两方面对盟约的批评,但是他既不准备向参议院妥协,也不想接受欧洲的条件,因而在他面前困难重重,步履维艰。威尔逊在3月4日从纽约起程时曾发表言论:“等到巴黎和约送回美国时,美国人将发现‘国联盟约’已包括在内,而且和约与盟约已不可分开。如果他们想把盟约剔除,那么就会破坏全部结构。”他万万没有想到,美国参议院会连整个和约都不批准。威尔逊的随身私人医生是卡里·格雷森(dr.catygrayson)。

他这次登上欧洲海岸时,已经不再有欢呼。巴黎的街道上已经不再有欢呼。报纸抱着冷淡和观望的态度。民众变得多疑和谨慎。歌德的那句话再次应验:“热情不是一种可以腌藏许多年的东西。”威尔逊不去充分利用对他有利的时刻,不去按照自己的意志趁热打铁,而是让他的关于战后欧洲格局的理想方案僵在那里。他不在巴黎的那一个月改变了一切。在他短暂回国的同时,劳合·乔治也向大会告了假,克里孟梭由于被一个刺客的手枪击中而两个星期不能工作。各种私利集团的代表人物就充分利用这段无人看守的短暂时间,纷纷挤进巴黎和会各专门委员会的会议大厅。所有的高级军官——元帅和将军们在四年战争期间曾经为追逐各自的利益以最充沛的精力从事过最危险的工作,曾经用他们的训词、决定和专横使千百万人俯首帖耳,他们岂能在此时此刻心甘情愿地悄然退出历史舞台呢。国际联盟盟约的条款要求“废除强制征兵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普遍强制征兵”,这岂不是要夺取他们手中的权柄——军队吗,也就是说,国际联盟盟约已危及到他们的生存。永久的和平意味着他们的职业将失去意义。因此他们必定要扼杀侈谈永久和平的废话——《国际联盟盟约》,或者把《国际联盟盟约》引进死胡同。他们用威胁的态度要求扩充军备,而不是像威尔逊似的要求裁减军备;他们要求得到新的边界和各国的保证,而不是像威尔逊似的要求以集体安全为基础的解决办法。他们说,用这“十四点原则”的空中楼阁无法保障一个国家富强,而只能用武装自己的军队和解除敌人的军队的手段来保障一个国家富强。拥挤在这些军国主义者背后的是那些要保持自己军火工厂继续运转的工业界各集团的代表以及打算在战败国赔款方面赚钱的中间商。背后受到反对党威胁的外交官们越来越左右为难。他们全都要为自己的国家多增加一大片土地。他们巧妙地用公众舆论做了一些试探,所有欧洲的报纸配合美国的报纸,用各种语言异口同声地重复着一个相同的话题:说威尔逊由于他的荒唐的妄想而拖延了和平。威尔逊的乌托邦固然值得称赞并且肯定充满理想主义精神,但他的乌托邦却妨碍了欧洲的稳定。现在已不再可以为了高尚的道德和道义上的顾虑而丧失时间呀!如果不立即缔结和约,欧洲就会出现一片混乱。

在1919年6月28日巴黎和会通过的《国际联盟盟约》中无此条款。此内容可能在第一稿草案中有,后被删除。《国际联盟盟约》全文载《国际公法参考文件选辑》(中文),世界知识出版社,北京,1959年版,第418—424页。

最新小说: 大叔好好宠我云初初墨连城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陈平江婉 龙少娇妻很上道唐心洛龙仟 五神图:收复 最佳豪门女婿杨潇唐沐雪 氪金神豪之纵横三国志战略版 离婚后她惊艳了世界 病娇大佬的黑化影后 顶级豪门杨潇唐沐雪 我有一座混沌监狱苏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