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火车站出来时下了小雨,张沉没拿伞,就这么一个人慢悠悠在雨里走。从火车站到他家不算近也不算远,人步行要走半个多小时,他在这半个多小时里什么都没想,只是慢慢走,慢慢走。
家门口他碰上李小芸,那时候她正蹲在黑漆漆的楼道口,差点把要进门的张沉绊一跤。
张沉打着手电把他妈妈扶起来,等人站直了才发现李小芸脸上青青红红的。
“你干什么去了?”
李小芸看起来有些呆滞,被儿子扶起来后半天没回过神,末了才说:“在路上摔了一跤。”
张沉当然不信,又问:“摔一跤能摔成这样?”
这下李小芸彻底不说话了,活像张沉平时生气时那副样子,紧闭着嘴,歪歪扭扭朝卫生间走。
张沉拿她没办法,他心里清楚得很,自己这幅德行八成遗传了李小芸,母子俩不仅长得像,性格也有八分相似,嘴比钢厂里喷火星的钢还硬,犟起来谁也劝不动拉不住。
客厅抽屉里常年备着急用药,张沉在里面翻翻找找,挑了几个放在李小芸卧室里,出来时他听到卫生间里李小芸在哭,很压抑的声音,一声声卡在喉咙里上不来也下不去似的,哭都哭不痛快。
每每遇到这种场景张沉便会变得手足无措,他不擅长应付任何人类感情,无论好的还是坏的。这时候他就沉默地走回自己卧室,趴在窗台上,像小时候一样往外眺,尽可能不去听外面的声音。
从这扇窗户望去,正对着他的是钢厂巨大的烟囱,十几年来张沉欣赏的对象都是这只巨大烟囱和里面永无止境冒出的黑烟。但今天张沉只看了它们一会儿,五分钟,也许是十分钟,张沉就把头转向另一个方向,那里能看到印着火车站三个大字的站牌,张沉看了它们很久,忽然开始胃痛。
他弯着腰缓慢地移动到床头柜去够胃药,慢吞吞生吞了两颗后才发现自己忘记喝水,于是他又不得不面对自己卧室之外的环境,几乎心惊胆战地走到客厅里去接水。
好在李小芸已经回了卧室,木门紧闭,张沉既看不到他妈妈的一丁点影子也得不到她往常急切的询问,这让他大松一口气的同时还有些难过。
他喝了一大口水,慢慢咽下去的时候感到喉咙有些发痛,他喝完之后又跑到自己窗台往外看,看了很久,等他反应过来胳膊发麻时外面的天已经彻底黑了,张沉竟然趴在窗台上无所事事向外看了几个小时,连午饭晚饭都没吃。
原本火红的火车站三个大字早就被淹没在黑夜中,连个影影绰绰的影子都没留给张沉。
这种不可思议的状况持续了整整三天,除了像往常一样复习、打零工、吃饭,其余时间张沉全花在那条一米长的灰色窗台上。
程声走了,大概再也不会回来。
张沉对这件事清楚地不能再清楚,他明白,两个男孩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认识了些日子,性格差得多,似乎也不大合得来,勉强踩在“朋友”这个称呼上,相处时还总伴有令人心气不顺的氛围,这样的相处谁会留恋?况且谁会愿意一直留在这座小城里?迟早都是要走的。
但他还是忍不住望向火车站的方向。
程声走了以后张沉就对钢厂那只大烟囱丧失全部兴趣,他一心着迷于火车站,目光跃过火车站便是站台,每天都会有很多辆火车从那里出发,有时候是载着人的绿皮火车,有时候是满载煤炭的黑皮货车。
几天前程声就是在那里搭着一辆绿皮火车驶向首都。
首都,程声的家乡,张沉迷茫地看着远处铁轨上一辆缓慢行驶的黑皮运货火车,他在想,上辈子是做了什么好事这辈子才能一出生就生在首都生在书香门第的家里呢?但这个问题显然没有答案。
外面突然响起雷声,张沉知道快要下雨了,于是被迫合上窗户,拉紧窗帘,一个人返回自己的小床,慢慢躺在上面。
今天家里空无一人,李小芸不知去了哪里,张立成也不在家。没一会儿,外面沥沥拉拉的雨声响起来,很快变成暴雨,偶尔夹杂几声爆破似的打雷声。张沉不怕打雷,木偶一样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静静端详头顶这块跟了自己十七年的天花板。
就在这时,门外忽然响起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催魂似的,笃笃笃,一阵比一阵强烈,看那架势要把他家的破铁门敲烂才罢休。
张沉还以为是张立成终于结束今天的讨薪活动,忘带钥匙才把家门敲成这样,可当他不情不愿起身去开门时,人却愣住了。
门口站着个浑身湿透的人,怀里抱着一摞课本笔记本,他人湿透了怀里的书却被他护的好好的,只湿了一丁点。
那人见张沉愣住了,不满地说:“接一下啊,我高中的笔记全在这儿了,没想到收拾出来这么多,我带着这些个东西坐了七个小时火车,可沉死我了。”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