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春分好笑道:“天天来这儿吃,日子不过了?”
“天天来这儿吃也能吃得起。因为咱们的饭便宜,将将裹住本。”
杜春分意外,居然比她以前定的价格还便宜。
宁阳周边村落多,还有几个农场,汪振东买菜远比边防师副食厂的职工方便。种类相对来说比较多,又是什么便宜买什么,成本低自然就低下来。
放学铃声响起,甜儿和小美习惯往外跑,到门口姐俩停下来,眼角余光注意到教室另一头出来个老太太。
甜儿想抢她娘做的饭,大声喊:“王奶奶,我们先去食堂帮你们占位置。”
别看王金氏年龄大,眼不花耳不聋,立即摆摆手表示她知道。
姐俩身体好,跑起来都不耽误她俩聊天。
甜儿问:“吃啥?”
“娘没说,我也不知道。”小美想一下,“娘说有好几个菜。王奶奶还说食堂还有别的厨师,我们就买娘做的吧。”
甜儿立即道:“好!”
先前杜春分猜这边的学生的父辈职位高。确实不假。
职位高,工资高,粮票、油票这些定量的东西却不多。
这些人的工作量很大,如果营养缺的厉害,工作的时候昏倒,整个军区就乱了。家里不敢太缺,只能买溢价物。孩子跟着父母住,自然吃的不差。
汪振东几人都是炊事班出来的。
炊事班做的大锅饭实在不怎么美味。首先炊事班的饭菜需要咸一些,因为军官得训练,汗流的多需要补充盐。
也有学生家长向汪振东等人反应过他们做的菜咸。只是十几年的习惯很难改。时间充裕的时候还能记得。忙忘了按照部队那边来做,学生也不敢浪费。
这事要传到他们父辈耳中,非得拿皮带抽他们不可。
时常可以吃,时常咸的没法吃,久而久之导致这里的学生跟边防师的恰恰相反。边防师的学生是中午尽量在食堂吃多点,晚上回去就不用吃了。这里的学生是随便吃点,晚上回去跟爹妈好好吃。
部队也想过找大厨,可真正的大厨在饭店那都有一群徒弟奉承着,待遇好,多半住在市区,出来进去方便,谁愿意往这儿来啊。
军区首长又觉得学校食堂的学生都是军人子弟,有义务发扬我军优良传统,不能搞骄奢淫逸之风。反而认为汪振东几人时不时来一顿部队大锅饭挺好。省得这些小崽子们以后要成为军人,吃不下那份苦。
学生们“求救无门”,每天吃饭跟要命一样。
五年级的几个学生看到甜儿和小美忙不迭的样子,忍不住嘀咕:“她俩没吃过饭咋地?”
“听说她们的妈妈在食堂上班,可能想妈妈了。”消息比较灵通的学生接道。
有学生忍不住说:“多大了啊。这么娇气。”
“十岁。”
闲聊的几个学生倍感意外,比他们小一两岁啊。
“果然还是小孩子,不懂大人的险恶用心啊。”故作老成的小学生摇头晃脑。
几人的声音都不小,帮甜儿和小美整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