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呈秀想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但是,一时让他说出个对策,真的很为难他。
若是其他的东西,那么倒还好办。
先让一个小官上个奏本,投石问路,看看百官的反应,根据反应,开始进行鼓吹和辩驳,而后便是组织人手大规模跟进,形成风潮,最后事情大了,皇帝进行裁决,这时候皇帝就可以顺水推舟的推行下去。
毕竟百官没有什么党派,组织力度不行,面对有预谋有步骤有组织的进言,是挡不住的,很容易就溃败。
但这只是对普通的建言献策来说的。
考成法,它不属于普通一行,它是极其特殊的存在。
看到它冒头的第一时刻,文官本能的就会想将它给镇压下去。哪怕按照往常的套路行事,但对同仇敌忾的文官集团,事先的组织调度根本无用,数量比不上。
因此,崔呈秀一直沉默着,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咳咳,爱卿可有良策?”朱由检等的有点不耐烦,因此开口催促道。
“陛下可是想将两个政策同时实行,作为安抚条件?”崔程序没有直接回答,反而问了个问题,“那不知在陛下心中,哪个先实行呢?”
“是涨俸禄。”朱由检沉默了一会后答道。
果然!
崔呈秀暗道一声,陛下手段有的,但是关于政治方面,还是很稚嫩,竟然想着和文官做交换,用涨工资来换取考成法的推行。
对此,崔呈秀只想说一句,天真!
以文官的厚颜无耻,绝对是吃掉糖衣,炮弹不要,涨了工资后,他们可不会记住皇帝的好,从而帮助推行考成法。
“可有问题?”看了崔呈秀的表情,朱由检不解的问道,他不知道,自己的想法哪里有问题。
“陛下”崔呈秀开口,却一时半会不知道该如何解说,沉默了下,斟酌了一番词句后,他才道,“考成法是面对整个文官的,而不是某个人,是无法做交易的。”
“涨俸禄这个办法,只能作为安抚,而无法作为交换!”
“只能安抚,不能交换!”朱由检念叨了两遍,眼睛渐渐亮起来。
他并不傻,之前只是没经验才懵懂不知,如今一经人指点,立刻醒悟到自己的错误。
“爱卿真乃国士,如何推行考成法,还望爱卿教朕。”既然不能交易,那么朱由检就没什么办法了。
“陛下,考成法的推行不能着急,这种大事,急是急不来了的,得静待时机。”崔呈秀解释着。
考成法不能主动去推动,那样太刻意,也太留于痕迹,文官们一眼就能看出来,到时抵制的就十分激烈。只能选择一个非常恰当的时机,将其慢慢引导,最终将线牵到考成法上,而后在群起而攻,一举奠定局势。
这个时机最好是具体的某件事,而且好官员有关,如此才方便操作,推而广之。
崔呈秀详尽细腻的解释,听得朱由检如痴如醉,这真的是最顶级的政客在给他指点,机会难得。
“原来如此,听爱卿一席话,朕真的是受益匪浅啊!”朱由检赞叹道。
“陛下言重了,微臣只不过起到个提点的作用,以陛下之聪慧,过不了多久就能看破这些。”崔呈秀躬身答道,他如今处境并不太秒,有些名头最好不要担着。
明白了大明权力运转的关节,朱由检十分兴奋,然而,难题依然摆在眼前,对特殊时机和时间的引导该由谁进行,或许的群起而攻怎么商量调度?
这些事情,靠着朱由检或者太监,是无法完成的,只能要文官来做。
“崔爱卿能在八月份当上本兵,足见皇兄对爱卿之信任,朕承继皇位,也自当承继皇兄遗志。”朱由检淡淡道,他这番话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就差直接说‘跟我混,我罩着你’之类的话。
这时候崔呈秀才有些醒悟过来,皇帝前面那段话是什么意思,原来是招揽的用意。
只是,面对皇帝的橄榄枝,崔呈秀犹豫起来,一时无法做出决定。
经历了魏忠贤的风波,崔呈秀如今升官的想法早就被磨破了,那时候一个稍有不对,就是家破人亡的后果,如今总算风波过去了,他正在考虑,自己要不要急流勇退,明哲保身。
“爱卿,莫非想置身事外?”看着崔呈秀犹豫的样子,朱由检猜到了些什么。
“陛下”崔呈秀深吸一口气,想要开口拒绝。
“爱卿若能助朕促成此事,朕许你入值文渊阁!”朱由检果断打断了崔呈秀的话,然后放大招——利诱!
“入值文渊阁?!”崔呈秀顿时动容,有些不可置信的看着皇帝,眼中闪过动摇的神色。
身登宰辅之位,这对于大明每一个读书人来说,都是最渴望的事情。就连崔呈秀都无法拒绝。
今上不愧为雄主,仅仅一句话就令他心神动摇,原本急流勇退的想法登时消失。
“陛下言重,身为臣子,微臣愿助陛下一臂之力。”崔呈秀深深拜了下去。
宰辅之位,他无法拒绝。
“爱卿果然有胆色,若事成,朕决不食言。”朱由检微笑起来。
崔本兵说的对,面对一个集团,无法达成交易,但对个人,交易是可以达成的。
“此事当如何进行?”朱由检问道,既然崔呈秀愿意帮忙,那就毫无问题了,对于他的能力,朱由检还是相信的。
“陛下稍安勿躁,此事急不来,需要静待时机。”既然答应了,崔呈秀很快就jinru状态,“一切交给微臣,待文臣发现时机,变回立刻推动,陛下静观就行。”
“如此也好!”朱由检点头。
“若是无事,微臣告退。”行了一礼,崔呈秀离开了冬暖阁。
站在乾清宫外面,他看向了文渊阁方向,曾经遥不可及的位置,如今竟似乎近在咫尺。不知为何,崔呈秀觉得自己的心突然砰砰跳起来,心头一片火热。
“大学士之位,我要定了!”崔呈秀暗道。
下定决心,他就离开了皇宫,只是在出去时,正好看见一些太监抱着大摞的题本朝着司礼监直房而去,那边要先看,然后才能下发给内阁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