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楊志的話,寧策默然不語,
為了這次北伐,寧策做了充足的準備,為大軍籌備無數糧食和肉乾,魚油,更是親自率領最精銳的兵馬,最驍勇的將領,前來此地,打算建功立業。
結果萬萬沒想到,童貫會做的如此出格,直接一紙命令,就把自己留在雄州城外。
寧策帶了四千五百兵馬,其中兩千騎兵,由岳飛,楊再興統率,五百炮兵,由呼延灼,卞祥統領,寧策親率兩千重甲步兵壓陣,陣中有大將楊志,魯智深,武松,欒廷玉,高寵,關勝等人。
張憲作為寧策最信任的心腹,帶著王貴坐鎮東平府,湯懷,杜壆兩將把守樂安港。
寧策此次,可謂是精銳齊出,猛將雲集。
楊志說道:「童貫此乃亂命,末將以為,大人不必遵從,我等直接渡河而去就好。」
寧策看了一眼楊志,尚未開口,一旁的欒廷玉急忙出列,「大人不可!童貫此人,深得官家寵信,更是極擅推諉塞責,大人若是不遵將令,便是取勝,也無功勞,若是此戰失敗,以童貫的性格,多半就會將此次失敗的原因,推到大人身上,實屬得不償失!」
寧策微微頷首,心想說的沒錯。
童貫這個人,有幾分才幹,但是仗著官家對他的寵信,也幹了很多壞事,並且他最大的特點,就是善於顛倒黑白,把功勞都說成自己的,犯了錯就往別人身上推。
把北伐看得比天都大的宋徽宗,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童貫身上,這個時候自己出來唱反調,不聽調遣,實在不是明智之舉。
寧策想了半天,終於做出決定,
於是吩咐眾將,「童貫既然讓本官在這裡打造攻城器械,那本官就聽命行事好了,傳令下去,命士卒安營紮寨,待到下午,按童貫要求,先打造一百架雲梯再說,
派出偵騎,四處偵查警戒,此地雖然是我大宋境內,但與遼國只是一水之隔,不可輕忽大意。」
眼看寧策似有服軟之意,眾將無不感覺心中惋惜,但是他們也清楚,軍令大如山,自家大人,也是無奈。
於是岳飛帶人去結寨,楊再興親自去偵查警戒,寧策則背著雙手,望著面前滔滔奔流而去的白溝河,陷入沉思。
一種莫大的危機感,從寧策內心深處升起。
寧策發現,歷史的慣性,難以阻擋,由於童貫的私心,歷史似是又要回歸原本的軌跡。
寧策原打算協助童貫,上陣殺敵,但是童貫以堅決的手段,制止寧策參與到此戰之中。
歷史上,童貫帶著十五萬兵馬伐遼,氣勢洶洶而去,結果被大遼帝國最傑出的兩名將領,耶律大石和蕭干,殺得大敗,宋軍死傷慘重。
寧策暗忖,不出意外的話,沒了自己相助,童貫多半還會被遼兵打敗,
根據歷史記載,被打敗的宋軍,原想退回雄州城整修,結果耶律大石出(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