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和马涛见面过后,张智心里其实一直在犯嘀咕。
马涛说要白送他技术股,他也知道,自己不可能白要。一直以来,在技术上,他都在支持着马涛,所以,马涛不管给他多少技术股,他都心安理得。
马涛这个改制的勤凯子公司,眼看着很快就可以运转起来,要技术有技术,要产品有产品,要市场有市场。
这种运作模式,不正是父亲从他上大学的第一天起,就要他考虑的事情吗?而且在他工作之后,父亲和他也不止一次地商量过,争取用自己的技术,办自己的企业。
不过,父亲说的办自己的企业,是以张智还要继续在体制内实现更大的发展为前提的。有这个前提存在,张智不可能有马涛的那种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顾一切的闯劲。
换句话说,他和父亲都不会让自己放弃体制内的上升通道,尽管事实已经证明他根本不适合这条道路,他就是马涛把他划分的那一类人。但那个要命的虚荣心,让他把追求一种所谓的社会地位,还有一个他不敢轻易打破的“稳”字,放在了他的主要选项上。
那张智的理想呢?张智的理想,就是要让自己在满足了这个主要选项的基础上,去一心一意搞他的化学研究……
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筹备,由中国upc工业协会主办的中国最大的upc材料展览交易会——2006中国国际upc工业展览会在海东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开幕。
展会盛况空前,近两百家国内外参展商展示了upc原材料、制品助剂、工艺设备等领域的产品与技术。开展首日,专业观众人数即达到六千余人。
上午开幕式后,张智这个协会秘书长和兼任协会理事长的林院长,陪同参加开幕式的中外嘉宾进入展厅参观。
在参观即将结束经过深圳市企业展区的时候,一个熟悉的身影吸引了张智的目光,他看到了西城市的女副市长牛铭一正在一家企业展台前,跟那家企业的工作人员交谈着什么。
在张智会前拟定的展会特邀嘉宾名单里,没有举办地海东之外的任何政府官员。牛铭一的出现,让张智感到意外。考虑到协会与西城的地缘关系,张智对身边的佟亚伦交待了几句,就离开嘉宾参观的队伍,朝牛铭一那边走去。
“你好张总。哦,不对,在这儿应该称张秘书长。”牛铭一和张智握手说道。
“来海东出差?”张智觉得牛铭一可能是顺路来展会参观。
“张秘书长,我可是专程来观展的。”
看牛铭一参观展览的兴致很高,张智就陪着牛铭一一行四人边参观边介绍展会情况,并按照牛铭一的提议,安排她和林院长见面。
牛铭一和林院长是午餐后在会务组所在的宾馆大堂里坐在一起的。
她首先向林院长谈自己参观展会的感受。
“展会信息量很大呀。在深圳展区,我了解到一组数字,在深圳,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自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企业。”
“牛市长,你这个企业的老总始终关注企业的发展啊。”林院长说。
“这说明,深圳市已经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这是我主管西城科技工作后,最希望实现的一个目标。”
林院长觉得,这个牛市长说话的立场,考虑问题的站位,始终是以一个企业管理者的身份出现的。
牛铭一的确是专程来参观这次展会的,她此次来海东的主要目的,是实地了解upc展会的规模和参展的国内外企业的情况,进而与展会主办单位中国upc工业协会探讨将下届展会移师西城举办的可能性,以推动西城市会展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为此,她又举例说:“我在德国br公司的展台,看到了一种配有集成组装系统的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upc护套,是br公司研制出的用于开发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新材料,这种新材料,可以使太阳能电池组件实现更高的能效、更低的制造成本和更广泛的应用。林院长,你也知道,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已列入西城市大力发展的新兴产业。”
“那都属于这个链条上的上下游产业。”林院长说。
“仅今天上午在展会上看到的,就让我感到不虚此行。我现在代表西城市政府,向你这个理事长发出邀请,希望这个展会能够移师西城。”牛铭一向林院长表达此行的目的。
“为适应产业发展需要,从今年起,中国国际upc展这一亚太地区规模较大、影响力广泛的行业展会,将从之前的两年一次改为每年举办一次。牛市长的建议,我们会认真考虑的。”
看到牛铭一专程而来,又是西城市政府负责科技工作的,林院长邀请她参加第二天展会举办的创新与人才专家论坛。牛铭一欣然应邀。
第二天上午九点,牛铭一准时出现在论坛会场。参加论坛的有王国栋院士、协会专家委员会的部分专家、行业重点企业负责人等。
张智以协会秘书长和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的身份主持论坛。
“在技术应用领域,无论是科研人员、技术工人还是管理者,都缺乏真正高水平的人才。”在谈到人才的议题时,参加论坛的一些代表认为。
“一些年轻的学术带头人,在本学科领域的研究方面,在对世界学术前沿的跟踪了解方面是有优势的,但在知识的博大精深、眼光的远见卓识、为人的道德风范等方面,与老一代科学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一位专家无不担忧地表示:“近几年,在科研队伍中开始出现一种‘四十岁现象’,就是在国内众多领域都出现了一大批四十岁左右的学术带头人。从现状看,这批相对年轻的带头人对老一代科学家还是会给予相当的尊重,但他们是否有宽广的胸襟去包容同龄人,是否能给更年轻的一代更大的发展空间就很难说。”
在场的牛铭一、张智等,年龄正好都在四十岁出头,这位专家的话,让他们几个人不露声色地相视对望了一下。
论坛的最后一项议程,是对参展企业的部分科研成果进行专家鉴定。
在鉴定会开始前的休息时间,牛铭一决定离开会场。
“牛市长,如果没有其他事情的话,我这个主持人想请你旁听一下接下来的成果鉴定会,并且希望根据你在企业的经验,能够对我们这次鉴定的成果发表一些见解。”
牛铭一不好拒绝,便礼节性地留在了会场上。
鉴定会进行得很顺利,看专家们发言进行得差不得的时候,张智请牛铭一谈谈看法,并向在座的专家介绍牛铭一的情况。
牛铭一清楚,在这种场合,自己这个“外来人”是不便讲话的,但张智已经把她介绍给了大家,而且,今后展会如果在西城市举办,自己不免要与这些专家们打交道。
这样一想,她觉得自己不能再推辞,而且,对这种类型的鉴定会,她的确有话要说。
“一个科研项目完成以后,它最需要的是接受市场的鉴定,而不仅仅是专家鉴定,因为专家鉴定在很多时候就是一个形式。我们的科研管理体制和科研项目鉴定方式是有待改进的。”
外表瘦弱的牛铭一说出的这番话,让听者面面相觑。
她说:“几年前,我们西城的一家民营企业和俄罗斯的一所大学,联合研制出了一套等离子点火装置,这个装置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火力发电燃煤锅炉的点火启动和油耗问题。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致力于解决这个技术难题。这套装置在研制过程中与陕西的一家电厂进行配套,投产后,经估算,如果与全国所有火力发电厂配套,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十分显着。”
参加鉴定会的专家们等着听这位女副市长下面的话。
“我举这个例子想表达的是,市场才是最权威的技术鉴定人。近年来,我也参加过一些不同类型的专家鉴定会,可以说,无一例外,所有的鉴定项目都会得到通过,几乎没有出现过不通过的情况,而且,许多项目可以得到一个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鉴定意见。”
这话简直让在场的专家们目瞪口呆了。
“但是,这些鉴定过的成果,大多在鉴定会之后就销声匿迹了,真正得到社会认可,真正产生了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成果,凤毛麟角。”
她接着说:“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人在自己的简历中列举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许多研究成果都特意注明通过了省级或部级的鉴定。但是,他的这些成果,没有一项真正被市场所接受,没有一项确实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与这种现象截然相反的是,一些在市场上取得了很大成功的科研成果,却恰恰从来没有进行过什么专家鉴定。”
终于,有人开始附和牛铭一的看法:“在许多领域,有些真正具有价值的研究项目,研究者往往是国内这一研究领域的少数几个专家之一,甚至是唯一的专家。让其他对这一课题不太了解的人去鉴定他的成果,确实没有多大意义。”
也有人从另一个方面表达观点:“任何事情都不能绝对化。科研项目立项过程中的专家论证是很有必要的,可以避免科研立项和科研资助中的决策失误。科研项目进程中的专家论证也很有必要,可以集思广益,借助专家们的集体智慧,少走弯路。”
张智没有想到鉴定会最后竟会出现这样一种走向,也没有料到牛铭一对这种成果鉴定的形式抱有成见。
在鉴定会后午餐的饭桌上,那些专家们仍在议论纷纷。
“这个女市长真是有性格,敢说实话。”
“这是一个真正的企业家作风。”
“好像之前就是企业里的老总。”
“怪不得呢。不过看上去可一点不像。”
这场鉴定会,牛铭一和专家们的话,对张智产生了很大的触动。
张智认为,牛铭一是在企业里打拼多年后转型进入政府部门的官员,因此,企业家务实的特性在她的身上表现得更鲜明一些,也就是说,牛铭一应该更适合当企业家。
那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