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刚皇后娘娘派了人来,想请您晌午回建章宫用膳。”
日讲才结束,谢昭正琢磨着要不要去沈充媛那儿一趟,就见姜海从殿外进来,冲着她回禀道。
“知道了。”赵景主动派人来找,定然是有什么事情,谢昭应声,起身向着文华殿外走去。
才出文华殿,就见忠勇侯谢怀安迎过来,她停下来,看向谢侯。
“陛下可是有事?”看谢侯的样子,似乎有事要说,谢昭斟酌一二,决定先处理这边的事儿。
毕竟,她清楚这后宫之事多数都是些什么,晚间回去与赵景商量,应当也来得及。
于是,她低声吩咐姜海几句,同谢怀安一起回到殿内。
谢怀安要说之事,原本可挪到午讲,但他思量之后,还是决定私下里先与陛下说一声,因为会涉及到午讲时的一位大人。
这提前说了,陛下心中有了数,直接吩咐下去,午讲时便不会提及了,也省得牵扯到那位大人,损了他的颜面。
况且,虽可能涉及他,却未必跟他有关,如此就更该注意。
谢昭吩咐一声,宫人们将午膳呈上来,君臣二人边吃边谈。
姜海回了建章宫,赵景正等着谢昭回来,听闻谢昭遇到谢侯,似乎有事要谈,他微微皱眉,随即点头。
看样子,只能等到傍晚时再说了。
他吩咐一声,也叫人传膳,用午膳时,他仔细想了想,大概知晓了谢侯要说之事。
这是前世也曾有过的,只是不知道,在谢昭这儿,会如何处理?
他们之间互换的这些日子,谢昭也不是事事都跟他商量的,多数事情她自己就能处理,且在某些程度上,与他的想法几乎相同。
且不说旁的,就说之前关于官员任命之事,她与自己就想得一样。
这些其实是赵景没想到的。
现在仔细想来,他以为对谢昭十分了解,可实际上,有许多事情,都是他不知道的。
当然,谢昭对于他,亦是如此。
——
“太后。”嬷嬷从殿外进来,冲着太后行礼。
此时太后才用过午膳,正靠在软榻上品茶,“何事?”
看嬷嬷步履匆匆地进来,想必是有什么要紧的事儿。
“太后,刚才皇后娘娘在宫中遇见了一名宫人……”再度行礼,嬷嬷将才得到的消息,全部回禀给太后。
才听嬷嬷讲到欣然宫,太后便皱起眉来,紧接着又听说皇后派人去请陛下,她的眉头皱得更深。
直到听说因陛下有事,未能回建章宫,她的眉头才舒展一些。
“那宫人现在如何?”等嬷嬷说完,太后询问道。
“回太后,目前被宫闱局的管事暂时安置了,两位公主还不知道此事。”
“那两个孩子啊!”无奈地摇头,太后端起茶盏,轻啜了一口。
“这也不算什么大事,还值得惊动陛下?况且,公主之事,乃是后宫之事,皇后不来回禀哀家,找陛下做什么?”
太后本就对皇后不满,听闻此事,自然越发不满。
“既然皇后不知该如何做,哀家这个做长辈的,就帮她处置了吧。”
放下茶盏,太后吩咐一声,嬷嬷领命,行礼后退了出去。
——
用过了午膳,谢昭与谢侯之间的谈话也有了结果,旨意很快传出,谢侯暂且退下,稍作歇息。
“怎么回事?”姜海已经回到了文华殿,等谢侯走了,谢昭看向他。
“回陛下,事情是这么回事……”姜海把自己得来的消息,原原本本的回禀一遍。
“欣然宫那边的事啊……”听姜海说完,谢昭靠在椅子上,虽脸上没什么表情,心里面却一直盘算着。
前世,她身为两位公主的皇嫂,理应承担一部分教导之责。
偏偏太后与陛下对两位公主极其维护,尤其是有太后帮着两位公主撑腰,给她们收拾烂摊子,因此赵景对于许多事,其实并不知晓。
这一次发生的事儿,是前世谢昭未曾经历过的,当时她还在养病,自然也就没遇到这桩事。
后来知晓了两位公主的所作所为,却也仅此而已。
她劝说了几次无用,索性就不管了。
没想到,才这么几天,赵景便遇到了这样的事儿。
“那宫人现今在何处?”想了想,谢昭询问道。
“回陛下,听闻暂且被宫闱局的管事给安置了。”从建章宫回来,姜海就一直在文华殿,并不知晓太后那边的动静。
他的话,叫谢昭皱起眉来。
她猜想此事多半已经被太后知晓,恐怕还会记一笔在她身上。
“你派人去问问,那宫人到底安置在了哪里?若……若人还在,就带到建章宫那边,若是不在了,便罢了。”
在心里叹了口气,纵然太后又会记她一笔,她也不怪赵景。
于她而言,赵景能够想到跟她商量,而不是自己便处理了,已经算是有进步了。
只是有些事情,因着从前不知晓,如今自然也不会猜到。
“是。”姜海应声,心里面其实有那么点疑惑,但他没敢问,他亲自跑了一趟宫闱局,打着其他事情的名义,同宫闱局的管事旁敲侧击地问了几句。
这姜海可是陛下身边的人,哪怕宫闱局的管事是太后提拔的,他也得给姜海几分薄面。
因此,他对姜海没有隐瞒,把那宫人如今的情况,与姜海说了一遍。
“什么?”在文华殿时,姜海还疑惑着,为何陛下会说“若是不在了便罢了”这样的话。
如今从管事这儿知晓,那宫人确实已经不在了,他难免会有诧异。
“怎么回事?那宫人伤得那么严重吗?”看向宫闱局管事,他多问了一句。
管事四下里看看,压低了声音,“太后那边得到消息,派了身边的嬷嬷来,这太后的意思,我哪里敢违背?”
姜海先是一怔,再仔细想想,也就了然。
同管事又说了几句,姜海回到了文华殿,谢昭正等着他,听闻那宫人已经不在了,她一点都不意外。
这是刚才便想到的结果。
事已至此,反正太后怎么着都会记她一笔,谢昭看向姜海,又吩咐道。
“你亲自送两本《女诫》去欣然宫,就说是朕的意思,叫淑娴跟淑慧每人抄写一百遍,不抄完不得出欣然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