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军最终没有在这一天真正攻城,所谓的攻城,只是为了歼灭那一万多金军,消灭金军有生力量,比攻破城池还有意义,这是大汉天子出征前给元帅们的指导思想。
金国的国土面积很大,可是人口很少,再加上经济本身不如大汉,因此保持五十万正规军已经是极限,当然还有二三十万附庸军的存在。但是一旦正规军战败被消灭的话,附庸军一转眼就会来个华丽的转身,成为金国的掘墓人。
虽然五十万正规军的数字一直变化不大,可是从刚开始那些骁勇善战的勇士,逐渐变成了近半数是滥竽充数,十四五岁的男孩都被拉进队伍之中凑数了,实际上真正能够有战斗力,和汉军抗衡的,只有临璜府的十万金军,还有会宁府懂得二十万金军,其他都是凑数而已,战斗力甚至还不如之前羸弱不堪的宋军,这就是金国的现状,外强中干,实际上远远不是大汉的对手,只不过完颜亮没有意识到危机而已。
城中只剩下七万了,这种情况下,只要是汉军不惜代价的攻城,伤亡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蒲察阿虎迭一定会让外围的十万附庸军前来救援,那样的话,龙翼军就可以大显身手了。
虽然没有见过龙翼军出战,但是岳飞相信大汉天子倾国之力打造的龙翼军绝对是天下最强大的军队,注定要横扫天下的。
五万龙翼军一定可以击溃十万附庸军的,这个时候,附庸军一定没有什么忠诚可言,战败后,要么投降,要么溃败,绝对不会血战致死的。
这一战,大获全胜,牛皋,岳飞开始总结战事,最后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汉军进攻的强度不够,推进速度也不够快,要不然就可以全歼那最后的一万多金军。
如何增加进攻的强度,成为牛皋和岳飞现在要总结的事情,当然曹猛也在考虑这个事情。
进攻强度的增加,不能以增加死亡率为代价,那样的强度是自毁长城,岳飞是绝对不会同意的。传到京城,天子也一定不会允许的,这点大家都心知肚明。
争论到大半夜,最后曹猛说道:“速度,只能用速度来增加强度,另外,兵种之间的配合,转换还是需要加快的。比如说,神威火炮发威的时候,我们的士兵也懵圈了,推进的速度压根就跟不上。当然这不能抱怨士兵跟不上节奏,关键是我们自己都没有搞清楚如何协同作战,这肯定要加强练习。不过,咱们明天开始就要各自为战了,你们是攻城,我们是遭遇战。咱们的战术注定也不会一样,关于攻城,我个人的建议是雷声大,雨点小,要让金军看上去是来势汹汹,实际上不要那么凶猛,这是一场消耗战,只要是外面的附庸军结束了战斗,那么城中的金军就会绝望,那时候再破城的话,伤亡就会小一点。”
岳飞笑着说道:“临璜府,实际上只是我们演练进攻会宁府的模板而已,就当是一场军事演习好了。倒是,龙翼军第一次参战,希望可以打出威风。大唐军中对于龙翼军意见很大,你要知道天子的压力也很大,这一战,如果龙翼军打得不温不火的话,那么军中的反对意见就更大了。毕竟,汉王骑无敌天下的战绩已经成了一面镜子,那么不仅要胜,而且还要胜的漂亮,你肩上的担子可是不轻。”
“放心吧,我们注定要一战成名的,我们早就做好了战斗准备,就等这一天的到来。”
外界不知道龙翼军的战斗力,可是曹猛是清楚的,他知道龙翼军就是以快打快,要像秋风扫落叶那样碾压敌人。在战场上,骑兵交战,速度就是制胜的法宝,如何能够打出自己的风格,就成为获胜的关键。
总结,汉军大营在做总结,可是城中的金军做为战败的一方,却没有什么可总结的,蒲察阿虎迭处于极度的懊恼之中,他觉得汉军太狡猾了,自己中计了,实际上汉军没有那么强大,而金军也没有那么弱小。
懊恼之余就是要如何做好第二天的守城战,很显然大获全胜的汉军一定会乘胜追击的,第二天一定会迅猛的攻城。
守城和攻城是一对矛盾综合体,是一场计谋的较量。蒲察阿虎迭开始盘算第二天汉军进攻是什么情况,而金军应该如何守城。
汉军是全部精力放在攻城器械上,来先声夺人,占据战场上的主动,全力攻城。还是传统的套路攻城呢,要知道不管什么思路,都是一场恶战。
攻城器械注定只是攻城战最强有力的辅助,毕竟攻城战最终还是需要有士兵攻上城头,有士兵从城门杀进城的,否则,再多攻城器械也没有什么卵用。
传统的攻城模式,向来都是攻城器械为辅,士兵攻城为主,因为这样的攻城,才能够给防守方带去震慑力,在防御战才会出错,才有战机可寻。要是全部精力都放在攻城器械上的话,守城的压力就小多了,最终也掌控不了局面。
攻城,这一天显然不是好天气,电闪雷鸣,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乌云蔽日,这样的天气,在一般人看来是不适合攻城的,因为这时候攻城需要付出比平日多一倍甚至更多的努力。
攻城,这样的天气,岳飞还是选择了进攻,因为在他看来机会对于双方来说是对等的。进攻一方不能使用火器,火炮,士兵疲劳感加剧,进攻速度会变缓。可是反过来,守城一方也讨不到半点便宜,由于下雨的缘故,弓弦会受影响,弓箭的影响更大,就很难用弓箭压制城下进攻了,从这个角度上讲,双方是对等的,就看谁打的更巧妙一点。
牛皋亲自指挥这一天的攻城战,董先一马当先率兵冲锋子啊最前面,一万士兵分成两队强行攻城,这景象的确是出乎蒲察阿虎迭预料,很显然他的准备并不充分,只能仓促应战。
下雨天,地下泥泞不堪,攻城器械很难推到城头,这个时候,汉军唯一能够掩护士兵进攻的只有投石车,尽管运过来的石块不是很多,但是这一战依旧是以投石车为主,不怕死的士兵就像是出笼的猛虎一般冲向临璜府的城头。
果不其然,由于下雨的缘故,弓箭受潮,射出去软绵无力,城头很难用弓箭覆盖来压制汉军的攻城,即便是用滚木雷石,效果也不是很好。大雨中,被雨水浇灌的像落汤鸡一样的金军明显的战斗意志不行,毕竟昨天才经历过惨败,这种情况面对如狼似虎得到汉军攻城,防守上的确很吃力。
很快不怕死的汉军就冲上城头,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城头争夺战。
残酷的城投争夺战,这一战,就绝对是战斗意志和个人战斗力最真实得到体验。
一方是经历过惨败,战斗意志明显不足的金军,虽然是骁勇善战,可那是骑兵作战时,实际上在步战之中,尤其是守城战,明显的不足,因为近身战不仅仅是体力,还有格斗技巧,杀人的欲望,这些金军还是赶不上汉军的。
骑术不如金军,这是汉军最大的短板,骑射更是赶不上对方。汉军能做的就是训练士兵的格斗术,近身战是汉军最基本的技能,是汉军的生存之本。
攻城战,是汉军训练最多的进攻方式。近身战是这支汉军,尤其是步兵最拿得出手的战斗技能,这群如狼似虎的士兵崇尚城头之后,就像是一群发狂的饿虎一般不畏生死地朝金军发动一轮又一轮的二进攻,双方展开了白刃战,杀得是昏天黑地,整个城头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简直变成了人间地狱。
汉军士兵以军功为生,对于他们来说想要过上好日子,就只能杀,杀,杀,不要命地杀敌人。这点和历史上那只虎狼之师的秦军有点相似。
近身战,战斗意志往往是最重要的,如狼似虎的汉军疯狂地冲杀,一次又一次杀退金军。
汉军攻城,出乎蒲察阿虎迭的预料,汉军杀上城头之后,和睦骁勇善战,更加出乎这个家伙的预料,这个时候,他能做的是不断地调兵遣将,来阻止汉军在城头上肆虐。
这一战,汉军彪悍的战斗力展现无遗,远远超过了金军,真的搞不清楚,交战双方究竟谁进攻,谁防守。
攻城战,岳飞压根没有指望过一战可以攻克城池,但是他要通过这一战告诉汉军将士,这个世界上无敌的不是金军而是汉军。更加要在金军的心口插一根针,汉军可以轻易的攻上城头,攻克临璜府只是时间问题。也告诉蒲察阿虎迭没有援军的话,临璜府是无论如何都守不住的。
这一战是攻城战,更是心理战,血战从一直持续到天黑,攻城的汉军才撤回来,庆典人数的时候,汉军伤亡超过两千,这也算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了,可是想到没有攻城器械掩护,杀上城头将近一天的时间,这点伤亡几乎可以忽略,要知道金军伤亡超过三千,这种对比是触目惊心的。
一般在攻城战之中,守城一方的伤亡要远远小过攻城的一方,伤亡比例基本上一比二,现在变成了三比二,这等于是金军伤亡人数扩大了三倍,这种差距对金军士兵的心理状态是极大的打击。
攻城,要的就是不间断的攻城,只不过在这个时代,大部分的士兵还是有夜盲症的,夜间进攻,尤其是攻城不现实,要不然汉军就连夜攻城了,不过白天的攻城还要持续。
接连战败,蒲察阿虎迭终于失去了耐心,他下令城外的十万附庸军迅速来驰援临璜府。
驰援临璜府,这个命令的下达,宣告十万附庸军的毁灭,等于是蒲察阿虎迭亲手断送了这十万附庸军。
这样打下去,临璜府是守不住的,蒲察阿虎迭动过撤退的念头,不过这个念头一闪即逝,撤军,撤到那里去,现在是灭国之战,受不住临璜府,那就只能撤回会宁府,可是那个暴躁的天子岂能允许这种行为发生。
无路可退的情况下,蒲察阿虎迭决定坚守临璜府,毕竟还有十万附庸军在外围,这样一来,总兵力还是超过汉军还是有获胜可能性的,获胜,不管怎么样保住临璜府再说。
下雨天,汉军的进攻都这么犀利,这种情况下,蒲察阿虎迭知道只要天放晴之后,汉军的进攻会更加凶猛,想要守住临璜府,守城的时候还要增加强度,要硬碰硬,杀退汉军的进攻。
第二天,出乎预料的时候,汉军并没有拉开攻城的序幕,这点让蒲察阿虎迭感到百思不得其解,不仅如此,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汉军都没有拉开攻城序幕,好像汉军不再进攻似的。
进攻一方最大的福利就是占据战争的主动,想打就打,不需要随时准备,这样有利于整个占据的掌控,士兵的疲劳恢复起来也快。
守城一方最最悲催的事情,就是要一直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随时防止敌人攻城,这种情况下不仅消耗精力,体力,也让士兵产生懈怠之心,逐渐的就会放松警惕。危险往往是不期而至,在你最想不到的时间降临。
果不其然,第七天的白天相安无事,疲劳不堪的金军早早的就休息了,他们要好好利用夜晚休息,来迎接白天的战争,毕竟这个时代攻城战都是在白天,守城的压力在白天。
二更天,二十门神威火炮就缓缓地推出来,一直推过了护城河,速度很慢,在夜幕的掩护下,一点都没有惊扰守城的金军。
护城河早就被填平了,这几天虽然没有攻城,可是汉军却没有闲着,他们在填护城河,这一次,金军没有冲出来阻止,好像压根没有看到汉军填护城河似的。不是不想阻止而是压根阻止不了,只要是金军一出城,百分百会被歼灭,这种情况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汉军填平护城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