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上两则小故事就可得知,天人们对于那些修行者一向是大力拥护滴。8 Ω1中Δ文 网wwんw.『但有个前提是,这个修行人得有功夫,还要是真心修道的人才行。
但是,个人的修持即便是到了有天人供养的地步,并不就是指修行人已经大彻大悟了。
要说这种例子在古代的倒是挺多的,但是由于现在人在思想上过的于复杂,基本上都是在口头讲论时,看似天花飘飘滴乱坠(在下惭愧,呵呵),实则真有东东的人士已属凤毛麟角了。
宋徽宗时代,峨嵋山下的乐山(古称为嘉定),有一天刮大风把一棵大树吹倒了,现有个和尚在树洞里打坐。指甲长得把身子都卷起来,胡子头指甲还在长。
地方上立马就轰动了,最后还向当时的中央做了报告。
历史上的徽宗皇帝嘛,大家都是知道,既会画画、写的字又不错,且在文学方面非常的好。他一听有个和尚坐在树洞里头,就想看稀奇、看古怪,遂下命令叫护送到都河南开封。
要知道凡是打坐入定的人,你就是他叔、他爷爷滴喊破了嗓子也是没用,怎么叫都出不来的。非要在耳朵边上慢慢地敲引磬,才会出定。
宋徽宗那时管佛教的是喇嘛金总持,是吐鲁番、甘肃、青海那边来的,所以就请他来,敲引磬让慧持出定。
那个和尚出定第一句话:“我的哥哥呢?”
就问他,你哥哥是谁啊?他说是慧远啊。
注:慧远禅师是净土宗的奠基人,我们现在很多人成天念叨【阿弥陀佛】的这种方法,就是他老人家的原创。
大家伙这才明白这个僧人就是传说中的慧持禅师。就告诉他那是晋朝的人事,现在已经是宋朝啦,离晋朝有七百年了,你哥哥早涅槃了。
慧持禅师说,原来是这样子啊,眼看他闭目又要入定了。
那个蕃僧赶快拿引磬敲,说,你先不要入定,你急着入定干嘛?问他准备到哪里去?
慧持禅师回答说想要回到故乡,便又入了定。他的故乡是洛阳一带的陈留,所以把他送回陈留。
宋徽宗当时对这个入定的和尚作了三诗,一看就是颇有佛学造诣的。
其中的一是:
七百年来老古锥,
定中消息有谁知。
争如只履西归去,
生死何劳木作皮。
宋徽宗这诗是带有调侃的意味;要知道人死了都有个棺材是木头做的,‘生死何劳木作皮’这句话一语双关,意思是,这和尚太小气连棺木这点钱钱也要省下,七百年裹在树的中间。还说这种状况不是究竟。像佛证得菩提大彻大悟以后,了了生死才是真正的道。
既然是时至今日,徽宗皇帝这些诗词流传了下来,说明这件事情的可信度还是相当高的。南怀瑾先生曾经回忆起他在小的时候,晓得浙江诸暨有个道士,入定活到一百多年了,指甲会长长,每年老百姓都要给他剪指甲、剪胡子。
当然徽宗皇帝这诗确然带有幽默的意境,但是像要想到达【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种大彻大悟的境界,谈何容易!
【悟】这种东东种类繁多且分大小,禅宗祖师曾经说过,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
意思是,无非要你起疑情,因疑问而悟。
我们在生活之中,经常会遇见脑海灵光一闪,从而破解了一个缠绕于心的棘手难题这种状况,此种就算是小悟。
真要是大彻大悟了那还了得!这时候据说是我们人的‘根本智’被开了,别说是神通,连三大千世界的所有知识自己都是全部懂得,牛逼吧?
在历史上唐末五代的时候,禅宗鼎盛,有一位在家修行的秀才叫张拙。
他去见一个禅师问道,禅师就问他叫什么名字?他说我叫张拙。
这个禅师说,找个巧都找不到,那里来个拙呀!他就悟道了!
就是这么快,言下顿悟,这一句话就悟了道。
所以,他就作了一偈子: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一家
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
断除烦恼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
随顺世缘无挂碍涅盘生死等空花
从此种极为优美的文辞来看,张拙秀才是不是已经大彻大悟了?我们且来看看南怀瑾先生是怎么说的。
“光明寂照遍河沙”,这是讲体。
一切众生同一本性,这个自性之体是光明清净,无相。寂照不是真常唯心,那是形容词。遍河沙,无所不在。“凡圣含灵共一家”,一切众生与佛无差别,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一念不生全体现”,注意啊!一念不生是无生法忍初步的境界,怎么说是初步的境界呢?真正无生法忍,万念皆生还是无生法忍,那是菩萨成果,初步的境界是一念不生。还有我们学佛修持的人不要搞错了,以为一念不生了,以为念头、思想都不动了,那不是一念不生,那是昏沈。什么是一念不生呢?善护念,无住,一切无住,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不可得亦不可得,就是一念不生,生而不生。所以“六根才动被云遮”,这都是初步的无生法忍,到了最后六根全动也没有被遮住,所以刚才讲,佛说的无相无住。
但是这中间也分两层,就是根本智与后得智的不同,不能以声色来悟道,去掉声色以外,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这还是只得根本智的这一面,没有得到后得智。
“断除烦恼重增病”,为什么不必断除烦恼,断除妄念呢?你打起坐来,一天到晚断除烦恼,把烦恼空了,妄念空了,那个就是妄念啊!那个就是烦恼啊!所以你不能得定,反而成心理的病相,所以说断除烦恼只是再重增一层病。
“趣向真如亦是邪”,你心理只想抓个道的境界,就也是邪见!一切法无自性,所以你不能抓一个真如道的境界,有个道的境界,就正是妄念的境界,就是烦恼,那就不是一切法无我的道理。因此这位居士后来并没有出家,属于在家菩萨后来就成道。下面两句话你看他大彻大悟的话,也无所谓在家出家。
“随顺世缘无挂碍”,活到这个世间,随顺世缘,就是所谓禅宗祖师讲,真正悟了道的人,是怎么样修行呢?两句话,“随缘消旧业,更不造新殃。”就是还债而已,随缘消旧业,不再去造新的坏业力。当然新的善业还不断在做啦!随缘消旧业,不再造新殃。这个就是随顺世缘无□碍的道理。最后他的气派更大,所谓了解金刚经的全部。
“涅盘生死等空花”,不但生死等空花,学佛证到涅盘也没有什么了不起,涅盘也是空花梦幻,空中的花果,不实在的,所以涅盘生死等空花。我们拿这个张拙的公案,来说明金刚经所讲,“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的道理。
按照小乘佛法道理来说,一个凡夫从心修行到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祗劫。虽然这种说法是相对而言的,由此可见哪有随随便便就成就了滴,这类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