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三年(建安二年)夏。曹操引兵驻顿丘,黑山贼首领于毒率众寇东武阳。顿丘距东武阳道远,曹操救之不及,戏志才献围魏救赵之策,使曹操引兵入山,攻于毒之寨。于毒得闻,弃东武阳仓皇而还。行至半途,忽然伏兵大起。
于毒见箭矢如蝗,漫山遍野皆是曹兵。顿时知道中计,叹道:“今死此地也!”于是掷兜鍪于地,挥刀拍马,身先士卒,直取曹阵。黑山众见主将悍不畏死,军心复震,于是与曹兵死斗不休。
曹仁见状,怒喝一声,弃了贼众,来取于毒。大战十余合,曹仁勇不可挡,奋起一刀,将于毒挥作两段。贼见将死,呼啸一声,各自四散而去。曹仁衔尾追击数十里,斩获首级、金鼓而还。
时南匈奴于夫罗见乱起,起兵寇内黄,复为曹操大破之。刘岱正与黄巾缠斗,闻曹操连破数贼,威势大振,心下欢喜,复遣使调曹操军,以为援助。
孙坚于邓县大破黄祖,溯汉水而追至襄阳。而今两军于襄阳对峙,屡战。各有胜负。孙坚见襄阳不可急下,于是谓众将曰:“襄阳城坚,急切不可下。闻襄阳城外岘山有奇景,正可观之,公等可与我同往。”
程普对曰:“主公不可犯险,昔年刘玄德在襄阳时,曾于山上立寨。今刘表军屯此,恐其复设寨兵。风景虽好,却非善地。不若攻下襄阳时,我等再随主公游览之。”
孙坚固往,诸将复劝之。沉吟再三,乃止。原本历史上,孙坚此番游山,为城中刘表麾下将领吕公所窥见,于是将兵来寻孙坚,孙坚自持其勇,轻骑来战。被吕公麾下兵卒以石击之,脑浆迸裂而死……
刘备对自己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毫不在意。他此时正在院中陪伴两位娇妻说话。卢珻一脸容光焕发,罗耶珂亦不复当年活泼模样,一举一动,小心温柔。刘备见状无奈苦笑,两位娇妻小腹刚刚有点痕迹,离生产还早着呢,如此小心,是不是有些过了?
于是刘备便劝道:“珻儿与珂儿闲来无事,每日可于院中缓步而行。久坐久卧,于身体无益。”
卢珻一脸幸福笑容,嗔道:“夫君何时对妇人之事也知晓了?”罗耶珂听了,也歪着小脑袋,好奇的看向刘备。
刘备无语,这是什么妇人之事?多多运动,不管男女,都有好处的好不好?娘亲天天给你们炖各种好吃的,恨不得把你们补成两个大胖子,你们不担心我还担心呢。多走走,既有利于胎儿,又能减肥,多好?
不过刘备也知道,若是自己说她俩胖了,指不定又要大惊小怪了,到时因为担心身材而不吃娘亲炖的羹汤。自己可是吃不了兜着走。还是闭嘴吧。
刘备陷入沉默的时候,一声银铃似的笑声传来,门外忽地窜进来两个小身影。一进屋就欢笑着往刘备怀里扑。刘备正伸出双手,打算一手搂一个,好好享受下乖女儿的依赖。结果卢珻就把小脸一板,沉声道:“琳儿、珊儿~”
两个可爱的小家伙在外闻看见了侍卫,知道阿父在里面,一心想见阿父,却是把娘亲给忘了。闻得卢珻声音,两个小人儿脚步一僵,转过身来,垂着小脑袋,可怜巴巴的喊道:“娘(大娘)!”
卢珻绷着小脸,一本正经的道:“往日教你们的礼仪呢?看看都疯成什么样儿了?”
刘琳、刘珊两个闻言,先是转过身来,向刘备规规矩矩的一礼,脆声道:“琳儿、珊儿拜见阿父!”
然后又转过来向卢珻、罗耶珂行礼。
刘备在一旁微笑,看着卢珻一本正经的教训女儿,忽然觉得好有趣。又见两个宝贝女儿似鹌鹑似的垂着头,不复方才之活泼可爱。便向卢珻道:“好了珻儿,自家人这么严肃干什么。看把这两个小家伙吓得。”
说完又招手道:“乖琳儿、珊儿,到阿父这里来。”
卢珻却摇头道:“夫君,治家尤如夫君治家,礼不可废,规矩不能乱。琳儿,珊儿,让你们两个背的书可曾记下来了?”
两个小家伙正想到刘备跟前去,听闻卢珻声音,又只好停了下来,对视一眼,苦着小脸蛋,回道:“娘亲(大娘)!我们记下来啦!”
卢珻便道:“背一遍,给你们阿父听听。”
两个小家伙便站得笔直,脆声背诵起来。刘备听了一会,不觉便把眉头给皱了起来。这都背的什么?居然是《列女传》。这里面的东西,这么小的孩子能理解吗?也太为难孩子了吧,还不如学学《三字经》、《百家姓》呢。一念至此,忽然刘备便一愣,这里哪有什么三百千?三百千的出现,还要到几百年后呢。刘备忽然就兴奋了起来。怎么就把这给忘了呢?
自己规范了句读,弄出了格物,怎么偏偏就把三百千给忘了?刘备思索了一会,便笑了。自己忘记的原因是因为当初想把拼音给弄出来,后来发觉拼音在这里根本就不切实际。因为这里大家都讲河洛雅言。跟后世普通话完全不一样,跟自己家乡幽州涿县的本地话也不一样。而大家虽然方言千万种,但只要在朝为官,或者游学,河洛音那是必需学会的。在这里,河洛音就等同于后世拼音的地位。所以后世的拼音在这里根本就没有生存的环境。是以当时自己认真考虑了一番,便放弃了。结果连带着有着巨大影响的《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都没有想起来。
归根到底,还是自己以前没养过小孩啊。现在一看到自己两个宝贝女儿,这么点大就要背诵《列女传》,简直是不能忍。后世自己八岁多的时候在干嘛,还在幼儿园里玩泥巴呢。算了,《列女传》太复杂,自己闲来读读还差不多。还是别折磨孩子了。给她们弄点趣味读物吧。
嗯,《三字经》和《百家姓》这两种,目前看来不合适。《三字经》不说后面的很多典故这个时候还没有。就是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要是自己说出来。那也是不妥的。儒家已经够乱的了,古文、今文两派正在憋着劲儿互掐,自己又弄了个格物派。虽然信的人不少,但反对的也很多。而孟子与荀子,一个讲究性善,一个讲究性恶。以自己如今的身份,贸然提倡性本善,搞不好荀子门徒就得有意见了……
《百家姓》更不可能第一句来上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真要这样,只怕天下人会群起而攻之。第一个姓应该是国姓刘嘛,第二个,嗯,袁、杨、崔、李等世家,都有实力争一争。咳咳,还是算了,没必要和他们打口水战。既然无法让所有人满意,那么自己还是不捅这个蜂窝了。
至于《千字文》,嗯,很符合现在的环境。读来琅琅上口、字字压韵不说,关键是这内容无比正确,既能教育孩子,又不需要什么改动。简直是给孩子们启蒙的最好读物啊。从历代大家对此文的评价便可知道,确实是绝妙文章。嗯,改天找个机会,把它给抛出来,震一震学院里那些眼高过顶的家伙。
想着大家被自己《千字文》惊呆了的场景,刘备心中不禁偷偷暗笑起来……
夏五月,凉州密探传信回来,王允与士孙瑞等,密见频繁,看来王允等人是要准备下手了。刘备回信指示,随时关注吕布动向,尽最大可能,营救蔡邕。
消息传了回去,刘备也就放下心来。隔这么远,密探能不能成功,他也不知道。不过就算失败,自己也问心无愧了。毕竟自己已经尽力了。
却说吕布在长安,因投董卓时,誓为父子。因此甚得董卓之信爱。董卓也是自己知道自家事,自己搞得天怒人怨,搞不好哪天就有死士刺客冒出来。自己决不能给那些人机会。于是出入宫禁府邸,常以吕布侍卫,须臾不得离。然则董卓性格暴躁易怒,吕布进退稍有失董卓之意,便引来一顿劈头盖脸的痛骂。
有一次甚至董卓拨出身后手戟以掷吕布。要不是吕布敏捷,身手过人,搞不好就要重伤。虽然后来董卓怒气平了,又好言抚慰。吕布心中还是愤愤不能平。自己好歹也是纵横一方的勇将,如今拜你为义父,屈身在你跟前,护你周全。你不感激,好好待我也便罢了。反而三番五次的责骂。当我是你儿子还是猪狗啊?最让吕布心忧的是,董卓脾气说来就来了,谁知道他什么时候又要发疯?这一次躲过了手戟,下一次呢?再下一次呢?
吕布开始为自己的小命担忧了。再看朝中大臣绝大多数和董卓势同水火。吕布再傻,也知道不对头了。他开始怀疑起自己当初在洛阳投靠董卓是否正确?虽然自己跟了董卓,先为骑都尉,后又转中郎将,不久又得封亭侯。可是这都是自己应该得到的。自己为董卓除了丁原,率了并州军将投了董卓,使得董卓在洛阳无人能抗,这不全赖自己之力吗?
要是自己当初不投董卓,一心一意护卫丁原、朝廷和天子,说不定自己如今也一样是侯爵了。当今乱世,大丈夫还怕得不到重用,不能崛起乎?
一念至此,吕布就心中郁闷万分。正因为如此,吕布对司徒王允的刻意接近,并未拒绝。在他看来,能得司徒的拉拢,不正是自己能力的体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