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相继去世,让张鹤年陷入深深的悲伤和自责中。父母虽育有三个儿女,但他作为唯一的儿子,没有在父母跟前尽孝,却是让他无法原谅自己的。尤其是在父亲去世后,把母亲一个人孤独地留在乡下老宅,让她终日睹物思人却无法得到开解,以至于抑郁而亡。鹤年的愧疚刻在心里,也写在脸上。
惠卿看在眼里,于心不忍。她劝慰丈夫要想开些。惠卿对鹤年说:“人世间父母的养育之恩,儿女一辈子也还不清,而父母从来不会跟儿女计较这些。做子女的,只有将这种爱传承给自己的下一代,才对得起父母。这种人的本能,也是人类不断繁衍发展的动能。”
惠卿心里明白,有的事情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解决的,而时间是良方,对医治心病尤甚。
这年思兰八岁,世轩五岁,思梅四岁,小思筠刚满周岁。惠卿一个人在家带孩子,早已无异于普通家庭主妇。都说“岁月是把杀猪刀”,当年的淑女风采,早已荡然无存。她学会了到菜场斤斤计较,学会了一分钱掰成两半花。这无比可爱的四个孩子,也占据了鹤年大部分下班后在家的时光。
自从爷爷奶奶去世后,世杰整日里吃住在工厂,很少回乡下的老宅。逢年过节,鹤年会让世杰到家里吃团圆饭。
中秋节的傍晚,世杰拎着一盒月饼,来到家里。惠卿一个人在厨房忙,思兰在厅里照顾着弟弟妹妹。世杰放下月饼,来到厨房帮忙。惠卿和世杰一边烧菜一边聊着。
惠卿说:“世杰,最近在厂里怎么样?”
“还好吧,厂里上班时跟师傅干活,下班后就在宿舍一个人呆着。”世杰回答。
“怎么会一个人呆着?你师傅不是有好几个徒弟嘛,他们都不住在厂里?”
“噢,他们一帮人打牌,我不喜欢这些。”
“你要不要有空时看书呀?我这里有不少书,回头借给你两本。”
“那再好不过了。我看好后会还回来的,再换其它书,好吗?”世杰高兴起来。
“好呀!这书,可得爱惜点啊,以后还要给弟弟妹妹看呢!”
“放心吧,我会用旧报纸包好了再看的,保证还回来时跟借走时一个样。”
“世杰,你那点工资,够花吗?”惠卿关心道。
“够的,我不抽烟,也不买衣服,厂里有工作服的,穿穿挺好。”世杰说,“只是师兄弟们常问我借钱,不借又不好意思。”
“那他们还吗?”
“还倒是还的。”
“不如,你每个月的工资除了自己要花费的,多出来的放到我这里,我帮你存银行,等你以后结婚时再给你。”惠卿提议。
世杰犹豫着。
惠卿又道:“存在银行里可以生利息,钱会多出来的。”
世杰点头道:“好吧,省得人家老问我借。”
“那就从这个月开始吧,再说你把钱放在宿舍里也不安全。”
“好。”世杰答应道。
六点了,鹤年准时回到家里。惠卿烧了酱鸭、田螺、芋艿、毛豆、南瓜,还有藕盒子。一家人围着方桌坐下,思筠才一岁,惠卿抱着她坐在了鹤年的对面,世轩挨在哥哥世杰旁边,思兰带着妹妹思梅坐在了哥哥和弟弟的对面。
看着一桌丰盛的晚餐,鹤年高兴地说:“惠卿,真是辛苦你了,带着几个孩子,还烧出这么一大桌菜,你如今是越来越能干了。”
惠卿笑了笑,忽然想起了什么,说:“今天上午,里弄居委会的干部来过了。”
“有什么事吗?”鹤年问。
“挨家挨户地动员家庭妇女,冲破传统观念,走出家门,踏上社会,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惠卿回答。
鹤年点点头,看着惠卿说:“这事我早就听说了,厂里同事的老婆出门上班的人已经有好几个,我们应该响应政府的号召,可是家里没有老人帮忙,这一群孩子可得安置妥当呀。”
“街道里正在筹备办幼儿园和托儿所。”惠卿说。
“你自己有什么打算,我的意思是,你和那些不识字的妇女不同。”
“中学和小学都需要教师,我可以去教书,做我的老本行。”惠卿的笑意一直挂在脸上。
“妈妈,到我的小学去当老师吧!”思兰热切地看着惠卿。
“我觉得当中学老师好。”世杰没有读成高中,心中一直有着遗憾。
“我觉得还是当小学老师好,小学课程简单,拿着课本就能走上讲台上课,教中学课程需要备课,孩子们还小,我不希望你太辛苦。”鹤年说。
“你说得有道理,我也是这么想的,等幼儿园和托儿所办起来了,孩子们白天都入托入园了,我就去当个小学老师吧。”惠卿边说边给思筠喂着粥。
边吃边聊,一家人其乐融融。
晚饭后,世杰告辞,回厂里宿舍了。四个小儿女洗漱完毕,也早早地睡了。鹤年搂着惠卿,来到小阳台上,微风习习,夜空中没有一丝云朵,月亮特别明亮。
鹤年指着月亮问:“惠卿,你说月亮圆吗?”
“圆啊,今晚的月亮是一年中最圆的。”惠卿说。
“我怎么觉得月亮的左下侧弧线不够圆。”
惠卿仔细观察着月亮说:“没有啊,我看挺圆啊。”
“是不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是有这么一说吧,不过,我觉得是月亮本身的亮度不一样,看起来不圆只是一种错觉。”
“其实十五的月亮圆不圆用肉眼是看不出来的。月亮圆不圆就在心里,心里想它圆,它就圆,心里想它不圆,它就不圆。就像人,想圆的时候,有一千个理由可以圆,不想圆的时候,有一万个理由可以不圆。”
“要是这样解释,真希望月亮永远是圆的。”惠卿把头靠在了鹤年的怀里。
……
惠卿如愿以偿,在天平路小学当了语文老师,由于师资紧缺,有时还会临时兼其它的课,数学、美术、音乐、自然常识……反正除了体育课,惠卿都能胜任。托儿所和幼儿园就在小学隔壁,每天上学和放学,都是五个人一起,浩浩荡荡的。
忙碌的生活把惠卿的身心都填得满满的,虽然过得不富足,但是充实。每天早上,天还蒙蒙亮,惠卿就起床去菜场排队买菜,回到家后吃早饭,早饭大都是隔夜的冷饭煮的泡饭加上两三样酱菜,煮泡饭的任务就由鹤年来完成,周末的早上例外,惠卿会带点粢饭、大饼、油条和豆浆回来,一家人换换口味。早饭后,惠卿送孩子上学上幼儿园,自己去学校上课。小学教师的午饭,是在街道工厂的食堂搭伙,大女儿思兰跟着惠卿一起吃,三个小的在幼儿园托儿所吃。下午放学后,惠卿接了孩子们一起回家,思兰看着弟弟妹妹们,惠卿烧饭烧菜。自从惠卿到学校上班后,鹤年下班后总是尽早回家,帮着惠卿在厨房里忙活。晚饭后,惠卿还得备课、批改学生的作业。
这样的日子,鹤年和惠卿过得都很踏实。虽然只是粗茶淡饭,没有珍馐美味;虽然随着家庭人口的增加,住房空间显得有些局促;虽然两个小女儿没有新衣服,只能穿思兰穿不下的衣裳;虽然每月的工资收入几乎没有结余地花光,但是这个没有战乱的日子,他们真的好喜欢。
这天晚饭时,鹤年说:“我们企业要公私合营了。”
“那余耀祖肯不肯?”惠卿问道。
“这是大势所趋,余老板在这方面应该看得很清楚。”鹤年说,“上个月,北京已经宣布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了。”
“不知道毓芝是否能想得通。”惠卿为好友担忧。
“今天开会,余老板已经表态了,他名下的四家橡胶厂和一家贸易公司,无条件地参加全行业公私合营。”鹤年继续说,“这是全国范围出现的社会主义改造,国家对民族资本家的私股是实行定息赎买。”
“你别光顾着说,饭凉了。”惠卿给鹤年碗里夹了一筷子菜。
鹤年扒了两口饭菜,又说:“合营后的企业是公私共有,余老板可能会变成余厂长、余经理。其实,目前进厂的原材料和出厂的产品,都早已是国家统一定价了,和解放前完全不同了。”
“但愿毓芝能想通。”惠卿不无感慨地说,“解放以后,就再也没有联系上云翎,说不定早就离开大陆了。”
在圣玛利亚女子中学读书时,赵惠卿和陈毓芝、刘云翎三个人同寝室,她们在一起学习生活了六年,感情很好,这份缘分和友谊值得三个人一辈子珍惜。
“惠卿,你也别想太多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只要我们一家平平安安的就好。”鹤年说。
这场“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运动采取了以往“运动”的常见方式,先是政治动员,部署。然后是召开大会,积极分子们纷纷上台表态,最后批评落后,大会在口号声中落幕。然后是敲锣打鼓,庆祝全行业公私合营顺利完成。
惠卿担心毓芝想不开,周末抽空去看了她,其实惠卿能做什么,不过是去关心一下,听听她的牢骚,劝慰开导几句。
毓芝一直是蜜糖里泡大的,只要衣食无忧,她倒也没有什么想不开,更何况企业经营她从不过问,对于“公私合营”这件事,她的态度比惠卿想象的要豁达得多。
对于毓芝来说,这次“公私合营”的不仅仅是夫家的橡胶企业,还有娘家的纺织企业。倒是毓芝最近常回娘家,去劝慰勤勤恳恳白手起家的父亲,让他学学荣毅仁,也当个“红色资本家”。老一辈的思想难免顽固守旧,自从“公私合营”后,毓芝的父亲就再也没有去过纺织厂,年纪大了也该颐养天年了,厂里的事都交给了儿子陈裕丰。
陈裕丰一直以姐夫余耀祖为楷模,处处都跟着姐夫学。在余耀祖的影响下,陈家的纺织企业也顺利地完成了“公私合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