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K小说 > 历史军事 > 易幻三国 > 第17章 师从卢植

第17章 师从卢植(1 / 1)

精灵语《易幻三国》初回大汉第17章师从卢植

面前的就是颖川书院了,赵扬不禁一阵苦笑。

造纸术献上,灵帝的反映倒是怪快,考察了一下市场行情就知道这东西的价值了。洛阳本身便是士子云集之地,这纸张的销量是绝对不愁的,加上如果这个东西交由皇家执行,完全可以挣得更多。反正封侯加赏掏得是国库的钱,可是挣得的钱却都是入自己的私房钱,反正不管花不花国库的钱,只要不是花我的私房钱,那就没有关系。

所以结果很快就出来了,赵家献造纸术功不可没,封赵家族长为关内侯,另外赏赐若干,子孙后代免除杂役。

看到这个结果,赵扬也只有苦笑了,灵帝还真是会做生意啊,造纸术交由皇家后一年收入怎么弄也要过千万的,关内侯只不过是一个名号,赏赐若干具体下来也不知道能有多少……

诏书下来之后,赵扬也不能明着和皇帝抢生意,便自觉的退出了。而赵扬也在卢植的强力推荐下来了颖川。

颖川属于豫州,而豫州什么没有,就是山多。虽然大多的山只能称作是丘陵,但也很崎岖,加之古代公路系统没有那么发达,现在又现在正处初夏,雨水比较多,赵扬很多时候都是牵着马才穿过这些山的。

古代的教育模式很是特别,除了地方上的公学以外,大部分都是私人开办的一些学堂,讲的也并非是编好的教材,而多为自己的思想主张。颖川书院也差不多,他是由荀氏所创立的。

而这个荀氏,也是东汉有名的大族,地位不下于袁氏。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及其多。但是荀氏完全是靠清明,是在“党锢之乱”之中受迫害然后“下乡教书”的一族。

荀氏本为颍阴望族。爽父荀淑为战国荀卿第十一世孙,品行高洁,博学多识,有“神君”之称。荀爽兄弟八人俱有才名,当时被人称为“荀氏八龙”。荀爽是“荀氏八龙”中的第六位,若论才学,则数第一。当时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的评赞。他自幼聪敏好学,潜心经籍,刻苦勤奋。延熹九年,太常赵典举荀爽至孝,拜郎中,对策上奏见解后,弃官离去。为了躲避党锢之祸,他隐遁汉水滨达十余年,专以著述为事,先后著《礼》、《易传》、《诗传》、《尚书正经》、《春秋条例》、《汉语》、《新书》等,号为硕儒。这个书院就是在这个时候创建起来的。

可惜的是自从党锢之乱以后,党禁甚严,士人多受迫害,荀爽又是当时清议界的领袖人物,在宦官们列出的黑名单上都是个打着红叉的人名。所以颖川书院和大多数的书院一样,已经成为了一个正规的学术论坛,加之因为荀爽的名声在外,素为士人所推崇,名门望族的子弟也大多送来学习。因为有了这些人物的加入,书院俨然成为了东汉第一大书院。

记得在《三国演义》中,曹操还曾经问过别人“为什么颖川多才士”。想来也是颖川书院的作用了。不过因为颖川是司隶地区的门户,又是兵家常说的“四战之地”,像长社之战那么大的战役……恐怕早已经给焚毁了。

老实说,卢植身为经学大师、兵法大家,根本不是白吹的,可以说,卢植对于在太学中提问的问题恐怕早就有了答案,只不过卢植知道自己的见解恐怕是得不到正视的。

从太学出来后,赵扬还真去拜访了卢植这个当世名家,赵扬那日的回答恐怕真的引起了卢植的兴趣。其实,俗话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些问题的本质并不难,但是很多时候都难以清晰的分辨这些事物。趋利避害的道理人人皆知,可是有几个人能真正的利用它呢?

面对卢植的回答,赵扬只回答了一句:“知行合一”。

可惜朝廷已经不是那个朝廷了,有用的东西大多都不能被用,没用的东西反而却是朝廷所推崇的。正如卢植所言,凉州羌民反乱的原因很简单:不公平!

西凉地方土地贫瘠,但是汉人们还能在肥沃的土地上放牧,而羌民却只能在不长草的地方放牧,很多羌民小孩在很小的时候都被卖掉,养不起!在这种情况下,羌民如果不反叛才怪。正所谓管子所说:“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连饭都吃不饱,礼仪是个屁!

和卢植真可以说是相见恨晚,但是赵扬实在是不能拜卢植为师,因为从在太学中诸人的表现中已经看出来,赵扬如果拜卢植为师,卢植就会背上离经叛道的黑锅!

卢植十分无奈,最后只给了赵扬一封荐书(介绍信),让赵扬去颖川书院。他说在这里,赵扬能学到的更多。

~~~~~~~~~~~~

最新小说: 疯狂大地主 门阀赘婿 明朝大昏君 夏皇宫太极殿内阅读 谋定三国 许你一世深情 雨夜微凉 双鹰旗下1 重生乌克兰1990崛起 林神医林阳与苏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