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那天晚上,胡明一到金曼玉的家,一进门,竟见到二大伯己经坐在了,金太太的屋里。他春风得意,微笑地向胡明一,透露一个好消息:
“小胡啊,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处里的废品库,己经挪进我的正品库了,以后,你的二手无线元件随便卖,你准备怎么干?”
胡明一见倒这位二大伯科长亲临到曼玉家里,就猜到是为筹备,二手通信元件商铺而来。
他早以找到了,上级王老板商议对策,上报了地下党领导,最后他们决定:
在小白楼一带建立一个商铺,那里地处无人管理的,洋式“三不管”地区,夹在了各租界的中心位置,绝对安全,无须到国民党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办营业执照。
那里也聚等着不少中外富人,有大批的无线电爱好者,有商业基础。
地下党的秘密办公地点,也在附近,我方人员伪装成无线电爱好者,或外地民用电器小厂商进货,很方便,也有存放地点。而且,小白楼还有水运客货运码头,很适合采购到的,通信器材从水路运出。
但是,在小白楼筹建一个二手通讯器材商铺,唯一困难是门脸房不好找,而且租金太贵,没有足够的资金,无法维持。
津城地下党组织的,经费十分困难,筹备这个商铺和周转买器材的钱,还是借胡明一的,那是二姨太哥兄俩人,赠与他娶媳妇的那五百块大洋。
胡明一也犯了难,一时想不出好办法,在来金曼玉家的路上,突然,他联想到曼玉有,一个无线电爱好者的朋友,就是座落在小白楼地带的,那个书店的俄国老人。
如果和他合作,是一举两得,一是,省了昂贵的房租,又省了找人在白天经营门面,以俄国老人为名,买卖二手通讯器材,十分隐蔽安全。
二是,给老人带来新的业务,能分成多挣些钱。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胡明一想到这个主意,十分兴奋,现在,正好材料科长的二大伯追问他,筹备买卖二手器材的事情,就把这个想法全盘托出。
这个科长二大伯,听后乐开了花,连连称赞他:
“小胡啊,你不管是文武双全,还是个做买卖的好材料”
坐在胡明一身旁的金曼玉,也十分赞同这个好主意,她趁着俄国老人的书店,还没关门,起忙快去那里,和那个俄国老人商议。
没过十几分钟,金曼玉乐喝喝的从书店,回到了家,给等侍的胡明一和二大伯,带来一个好消息:
俄国老人完全同意了,以分成的方式,来借他的门脸,经营二手无线通讯电器材。
他又是内行,卖这些器件没问题,白天,他可以边卖科技书,边卖二手货。
如果无线电元件齐全,他可以组装民用收音机和电台。他在俄国就是一个电工技术的工程师。
前几天,他正发愁因俄国内战加剧,俄文版书藉供应不足,书店难以为继,这回来了急时雨。
金曼玉并告诉胡明一,明天,他们一起去俄国老人的书店,定下合同,开始准备营业。
转天,胡明一以俄国老人名义与,电讯局材料科签定了一份合同,和局里批准销售的文件,包买了那些废旧通讯器材和元器件。
他们并签定了三方秘密合同:
以卖得货品纯利润,建立了胡明一分得四成,俄国老人三成,二大伯科长三成的分配方式。
经营分工为,俄国老人负责柜台上的器材元件销售,胡明一和金曼玉负责收全日款,计帐,二大伯负责供货,定价。
书店新增柜台,和一些设施由俄国老人负责,进货的全部款项由胡明一自已承担。
实际上,有些元件器材是报废品,按破铁价出售,没有几个钱。有的大件器材是卖后付款,这完全是一个干赚不赔,利润丰厚的买卖。
这个店主的俄国老人叫基米尔坦丁,依里奇,是乌克兰人。原住在基辅,他在自家的生产通讯电器工厂里,当电气工程师。
前几前,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红军和,乌克兰的白俄军队为争夺基辅,进行几场战役,他家的工厂毁于战火。
最终,红军胜利了,攻占了基埔,老人的家庭原是俄国富人,就拉家带口,拿些贵重值钱的财物逃到津城。
他们一家人买了房产,开了几个商铺,俄国老人因腿有残疾,行动不便就经营了,这家英俄文图书的书店。
他的其它子女,开了俄国式面包房,餐厅等,都生活的还可以。
俄国是无线电发明家,科学科波波夫的故乡,有许多热爱,钻研无线电的人土。
老人在俄国,就是一个无线电爱好者,自己制作矿石收音机,单真空管收音机,私人发报机,电台。在工厂里,他就干缠绕电器的线圈,焊接电器零部件,组装电话机。
他遇上了经常到,书店阅看,购买,英俄文版无线电书的金曼玉,这一老一小,有共同爱好和语言,成了知音好朋友。
他发觉,这个青年姑娘聪明灵俐,是一个高科技的人才,他把自己的无线电的知识,和制作技术传授给了曼玉。
金曼玉也给俄国老人,提供了不少无线电通讯元件。他们俩个人秘密地,制作了二个发射只有二公里的,无线发报机。
每到晚上夜深人静,没有电磁的干扰,是无线电波传送最佳时,他们互发电报,练习发报手法速度,驿码编码。
俄国老人和曼玉也,秘密组装两台单管收音机。可当时,天津有一个广播电台,只播送科学知识,可没多长时间就停播了。
外地的电台信号又弱,这个组装收音机接收不稳定,时有时无,这就没了用武之地,曼玉就把这个机子放在了二层铺上,成了摆设。
这回通讯器材商店一开张,什么样的无线电元器件都有,而且,俄国老人还从,一些中外无线电爱好者那里,收集他们不用的二手零配件,连卖再购,生意做得风声水起。
俄国老人和金曼玉还要用,充足的无线电器材,开始研究了功率更大的多管收音机,和无线电电台。
其中金曼玉新设计的电台,收音机线路图,引起了通讯处的重视,开发出了国人自己设计,制造的电台,受到局里的表彰。
她从一个发报员,调进局里的无线电研究室里工作,也成了一名女工程师
在第一个月里,胡明一从帐本上测算,他和二大伯科长赢利近千银圆,俄国老人也有几百银圆的收获。
到了月未的一天晚上,胡明一在俄国老人书店里,召开了三方的结帐会。
当俄国老人分到了三成的利润时,他高兴得手舞足蹈,轻声的说着:
“乌拉,乌拉”
胡明一握着老人的手说:
“我们合作太好了,您干得太出色了,我们一定发财的”
金曼玉的二大伯科长,在背地里,也挣得盆满钵满,信心大增,也投了资,要和胡明一他们,大干一场。
胡明一每次乔装打扮成,外地人商贩,在电讯局和科长见面。二大伯科长不出头露面,俄国老人俏俏卖货。
地下党组识的人,假冒无线电爱好者,和小商贩,混于众多顾客中,像蚂蚁搬家一样,把零星无线电器材从俄国老人的书店,或一些无线电爱好者手中购来。
他们再会集,分类再通过秘密渠道,发往各地地下党,辗转到红军和苏区。
这样,胡明一和地下党组织,把这个二手无线电器材的商店,隐蔽得的十分秘密。就连俄国老人和二大伯科长,及胡明一的女友金曼玉,谁也没发现,这个天大的秘密。
那时,俄国老人增加了,二手无线电器材的书店,开张的第一天,金曼玉早早起床,梳洗完毕,吃了早点,就到俄国老人的书店去看一看。
这个书店离她家很近,座落在一条称为“俄国城”的街道上,这里住的几乎都是俄国居民。
俄国侨民在这里,沿街开设了俄国式的饭店商店,风味食品店,小餐馆酒吧,服装店,美容店和图书店等商铺。这些商店门前悬挂着,百色招展,各式各样的俄文招牌。
在这几条街和胡同里:
蓝眼晴,白皮肤的俄国男女青年,老年幼儿到处可见,每天,这些人们来往不断,互相打着招呼,有的聚在一起聊天。
俄国女人们,缝衣服织毛衣,孩子的在胡同街里玩耍。老人们晒太阳,金曼玉每次来到这里,就像到了俄国的某个城市,因此让中外的市民,叫这里是俄国城。
俄国人很团结,心齐,街面上的治安,由自己的人管理。有俄国人的巡警和督察长。
这里的俄国人,是因为国内战乱,而从海参崴和旅顺,或新疆逃来天津的。他们都是难民身份,没有英,美那些洋人的优越感,和华人居民相处很好。
可是,这些俄国侨民都有一定的经济条件,许多人都是白俄的贵族和富人。
这些俄国侨民,对金曼玉这样,会说些俄语的华人姑娘,更是热情。只要她进了这个地界,许多俄国男女年青人,和老人像对客人一样亲切。不管熟细的,还是没见过的,都和她热情地打招呼,聊天。
有好客的俄国姑娘,还邀请她参加她们的舞会,和钢琴演奏会,教她跳舞。因金曼玉思想上,传统和太钻研业务,都推辞了。
由于,她和书店的俄国老人,有共同爱好和语言,每次见面都聊个没完,他们又一起搞无线电实验,这也消除了老人的寂寞。
他像对侍自己的儿女一样,对待金曼玉。以前,老人的几个儿女平常都忙于店铺的事,也没有太多时间和老人聊天说话,看到父母很寂寞,也是内心愧疚。
可发现,老人认识了无线电爱好者的知音后,欢乐愉快,拿起电工的老本行:又是绕线圈,又是焊接无线电原件,组装收音机,小发报机。
他的子女们看到这些,心中也是高兴,经常送给金曼玉一些面包,咖啡,冰淇淋等,请她到各家中作客,俄国邻居把她,称为是老人的华人女儿。
这回,俄国老人和这位华人女儿做起买卖,能不上心吗?又买柜台,又把书店后一个小院和一个屋子收拾好,做为拆卸报废通讯整机的地方,和购来物资的仓库。
金曼玉一进书店,就看见俄国老人仔细地拿着,胡明一给他的二手通讯器材,元件表,进行核对,并把它们摆上柜台。
整个书店分成了二都分,店铺两面墙前面是书架,摆着各类英,俄文版的电工学,无线电,通讯,电工电器等科学书藉。
屋子的后面中间,是几个柜台,后墙有货架,已摆上了二手的器材元件。书店里一切被老人安排的妥妥当当。老人的一个年青些的儿子也来帮忙。
金曼玉,为了不干打扰老人的工作,和他们聊了一会就离开了。等她上班,到了电讯局大楼,竟看到,平常悠闲的电讯局职员们,也十分忙碌。
她好奇走进人多繁忙的大楼后院,只见,原先是电讯局教学室的门前,挂上了一个光明通讯社的牌子,并在门窗上贴上学员报名处的字样。
她刚走上前,准备仔细看看这个窗子上的标示,迎面走来的通讯处蔡处长,招呼住她:
“小金,我正要找你呢,你随我到办公室去一趟,有重要事情”
金曼玉随着蔡处长快步,走进了三楼的处长办公室:
宽大的房间,来了许多人,他们围坐在长长的会议桌两旁,有通讯处,电报总台,教学室的,材料科的,她都认识。
但是,有一个坐在公议桌中间位置,四十多岁,两眼目光敏锐的中年男子,她很陌生,那个人扫视了她两眼。
蔡处长让金曼玉在一个空位子坐下,来到了那个陌生中年人身旁,低语了几句,便开始宣布开会。
蔡处长摆手向大家介绍道:
“到会的各位,这是从南京来的,中央组织部门的程科长,他要在局里,成立一个无线电通讯电台培训班,招收各界的优秀人材,经过培训,以后到重要机关的,无线电通讯电台部效力。
我局要大力协助,现在,教室实验室,教学器材,宿舍都准备差不多了。
现在,就是师资问题,我想抽调我处最好的业务骨干,做培训教师,我现在宣布以下人员担任教师:
通讯处研究室,金曼玉”
蔡处长话音未落,总电台王台长突然发了言:
“处长,这金曼玉不光在研究室,她还是总台的首席报务员,有些电台重要的电文,可都是她发的,一些军政急件都是她驿码的。
您把他调到这培训班,当了教师。我们总台怎么办?误了事,谁负责”
王台长的问话,让蔡处长迟疑一会,那个陌生人说话了:
“王台长,你们总台,这么多报务员,就没有能代替她的?”
王台长回答:
“程科长,真是没有人,金曼玉也在开会,她也知道,用俄英文字母,混编的密码,没人会驿的,要不让蔡处长报局里,把那些要文的电报密码,改回莫尔斯的纯英文电码,可那保密性就差了”
那个程科长又看了看金曼玉,惊奇地问:
“金曼玉,你真是一个人材,用俄文英又,混编了一个电报密电码,我还没见过。散了会,我一定要欣赏一下,你就当我们培训班的教师了,就这样定了,你不用局里的事”
这位从南京中央来的程科长,是开会的和电讯局的所有官员,惹不起的人物。
他的拍板,让金曼玉成了通讯电台培训班的首任教师。可她哪知道,她教的学员,大多数和胡明一相同,都是地下党派来的。
以后,也成了一名名各红军部队,各苏区和地下党的通讯电台的骨干。
他们伴随着各地红军,苏区和地下党得到了那些急需的,无线电通讯器材,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电台,发出了“永不消失的电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ooktxt.net。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booktxt.net